一、接收调剂专业信息:
专业代码和名称 | 研究方向代码和名称(或项目名称) |
085600 材料与化工 | 01 功能材料与器件 |
二、调剂报考条件
调剂考生初试成绩首先须达到“清华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线”,且初试科目和分数均满足以下条件。
科目序号 | 科目名称和代码 | 单科分数线 | 总分分数线 |
科目1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 50 | 335 |
科目2 | 201 英语(一) | 50 | |
科目3 | 301 数学(一) | 80 | |
科目4 | 800 材料科学基础 | 70 | |
832 半导体器件与电子电路 | |||
836 普通物理 | |||
905 机械设计基础 |
三、报考程序
4月9日上午10:00—4月11日上午10:00,考生必须登录“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简称“全国调剂系统”)和“清华大学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https://yzbm.tsinghua.edu.cn/ndLogin)分别填报调剂志愿,且两个系统中填报的调剂志愿完全对应视为报名成功,否则调剂志愿无效。两个系统的志愿对应关系为:
1、全国调剂系统中的研究方向如果为“00不区分研究方向”,则两个系统中填报的报考院系和报考专业两者均相同,即视为完全对应;
2、全国调剂系统中的研究方向如果不为“00不区分研究方向”,则两个系统中填报的报考院系、报考专业和报考研究方向三者均相同,方可视为完全对应。
特别提醒的是,在全国调剂系统中,我校设置的调剂志愿锁定时间为36小时,请考生谨慎填报和提交志愿。
四、复试安排
复试前,对于入围复试的考生将通过“清华大学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发送复试通知。
复试形式:现场面试
考生需线下到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复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1、资格审查:2024年4月15日
考生在4月11日10:00前登录清华大学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https://yzbm.tsinghua.edu.cn/ndLogin)提交以下材料的电子文档,并备好原件供现场资格审查使用。
(1)有效二代居民身份证;
(2)考生自述(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研究计划等);
(3)学历学位证书(应届生提供学生证);
(4)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单位红章);
(5)考生诚信承诺书(考生本人签名);
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不论是否录取,所交材料(含成绩单)一律不予退还。
2、笔试:2024年4月12日
形式:材料审核,线上通过校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提交
考查内容:笔试由综合材料审核替代,由考生在4月11日10:00前登录清华大学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提交个人简历、个人陈述、研究计划、获奖证明、学术成果、英语水平证明等辅助申请材料作为评分素材。由评审专家(不少于3位)进行审查并独立打分(满分100分),计算平均分。其中,个人陈述或研究计划应体现所报考专业材料与化工(功能材料与器件)以及相关学科内容。
3、面试:2024年4月16日
形式:现场面试
考查内容:专业面试和英文问答。每名学生综合面试(不含笔试考核)时间约为20分钟。
(1)请考生准备个人自述3分钟,包括个人学习情况、实践活动与获奖、学术成果、特长爱好、人际关系、对报考专业的科研了解情况等。考核内容包括教育背景、科研经历、思想状况、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思维的敏锐性、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实践能力等。
(2)英语听力与口语测试:在面试过程中进行,以回答英文提问的方式考核,主要考核专业英语听说能力。
五、复试录取办法
对于符合调剂要求的报名考生,择优进入复试。
根据初试成绩、复试笔试成绩、复试面试成绩计算考生总成绩,按考生总成绩排序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如遇总成绩同分情况,则依次按照复试面试分数从高到低排序。
总成绩计算办法:
总成绩(满分1000)=初试成绩(满分500)+复试笔试成绩(满分100)×0.5+复试面试成绩(满分100)×4.5
六、项目联系方式
电话: 0755-86954061
邮箱: admissions.imr@sz.tsinghua.edu.cn
七、附件(院系/专业/项目介绍)
材料与化工(功能材料与器件)项目是在原清华大学材料工程硕士项目基础上,适应国家工程硕士大类改革需求,结合新能源交叉学科工学硕士项目,延伸拓展创建的项目,项目学制为2-3年,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与综合型、具有全球视野的材料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为目标。项目将前沿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创新教育模式,旨在激发学术志趣,提高培养质量,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业技术问题的能力。项目所培养学生多次获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学术新秀奖、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学科已建成了多个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包括1个国家级(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及多个深圳市创新载体,如深圳市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深圳盖姆石墨烯中心、碳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热管理工程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先进电池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石墨烯创新中心、深圳市下一代动力与储能电池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及积累,现形成总资产超过1.2亿元的材料与器件检测分析平台(CNAS认可),年均对外服务3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为广东省和深圳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科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化、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共有42位教师,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者 23人次(两院院士 2 人、973 首席科学家 1人、国家杰青 2人、万人计划获得者1人、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人次、四青人才13人次)。学科重点建设能源材料与器件、低维材料与器件、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与计算、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智能界面材料与器件六个方向,打造全球材料领域的科学中心,建成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研究型和产业型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战略性新材料的发展提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支撑,实现材料高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本学科已经积累了丰硕的成果,2021-2023年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Advanced Material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近 800 篇,获得授权专利 130 余项,近三年承担国家和省市级项目 140 余项(到账总经费超3.7亿元),科研成果转化超过 6 千万元。
突出特色:
(1)专业实践
前往我院联合培养基地或专业实践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专业实践不少于18周;将前沿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2)培养应用型、综合型工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