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分享

    我院联合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举办博士生指导教师研修班“分组交流”会

    发布时间:2017.01.18

    1月11日下午, 深圳研究生院暨TBSI博士生指导教师研修班“分组交流”会在A415举行。副院长王晓浩,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助理孙春柳,优秀博士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缪立新、王黎明、李宝华,以及2014-2016年新上岗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培养处教学办主任蔡文慧主持。

      会议首先观看了2016年清华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研修班大会视频。与会人员学习了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邱勇院士,副校长、教务长杨斌教授,郝吉明院士、张希院士和新上岗博士生导师代表张一慧的发言报告。通过学习,老师们对举办研修班的意义、必要性以及作为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

    王晓浩副院长介绍了自己的博士生指导经历,并说明了本次研修班相关的工作安排,希望不同学科之间的老师应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学科交叉。

    缪立新教授分享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对学生进行快乐培养、重视组会制度等经验和体会。缪立新教授还表示,导师们还要注意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有能动性、不狭隘、乐观开朗。

    王黎明教授谈了曾经培养的两名博士生经历,认为博士生的培养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的培养方式。同时,优秀的博士生应该在其研究领域超越老师,师生共同成长。

    李宝华教授从博士生的招生环节、导师的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科研习惯、开阔学生的视野等方面谈了经验和体会。李宝华老师还认为,导师对博士生应该“扶上马,送一程”,关注学生未来发展。

    与会的年轻博士生指导教师们纷纷表达了参加研修班的感受,认为学校针对新上岗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开展培训非常必要,能让导师们了解自身责任,熟悉学校各培养环节、规则制度,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自己在培养指导学生过程中的困惑,包括如何与学生保持有效沟通、如何营造实验室科研氛围、如何构建和改进博士生课程体系特别是交叉学科博士生的课程体系、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和导向与国外的区别等。新老博士生指导教师们从各自经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孙春柳老师作总结发言,她表示,博士生的培养贯穿着招生选拔、入学指导、课程学习、专业指导等各个培养环节,需要指导老师悉心的投入,特别在国际化校区建设过程中,更需要博士生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招生宣传工作。(文/蔡文慧、朱海琦  摄影/朱海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