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晚,清华大学校友、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执行总经理、首席策略师王韧先生应邀出席我院金融沙龙活动,与2013级金融专业学生分享了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看法以及在金融行业中的学习与从业心得。
王韧先生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分析金融市场,强调了金融学分析和经济学分析的差异。他认为,经济学的核心是去解释一些现象,而金融学的核心在于资产定价分析,不能只靠经济、政策或者资金状况来看股市。资产定价模型包括自由现金流(ROE、资本增量、永续增长率)、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三个要素。王先生针对各个要素向同学们进行了具体的解释,他指出,分子项取决于实体经济,在产能调整持续的情况下,自由现金流不会趋势逆转,而无风险利率取决于资金供求和制度摩擦,短期看,无风险利率也很难出现趋势性变化,所以资产定价的重心就落在了风险溢价上。当然,价值外因素,如交易制度、市场结构、套利、情绪心性等也可能会影响资产定价。
谈及金融市场的现状,王韧先生认为,中国的金融市场正逐步走向同质化的竞争。金融市场中的买方是直接投资,其发展的最高境界在于产品,而卖方是交易的通道,其未来发展在于交易,撮合钱和券。在国外,卖方比买方的收益高,中国也逐渐显现出这种趋势。他指出,银行和保险的主要业务在于积累客户及积累存款,投行的发展重点在于创造产品、创造交易,信托的发展重点在于产品创新。在金融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对差异化产品的创设和运营的需求越来越大。此外,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王韧先生还对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上半年的金融市场进行了分析及预测,以房地产信托为例说明信托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并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潜在的威胁以及银行可能采取的对策。
在金融沙龙活动中,王先生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关于学习和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他提醒同学们,最简单的就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弄懂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中的学习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而在企业工作时,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变成一个统一的框架来分析。他认为,同学们在找工作时不要看重短期和起薪,关键是看行业、空间及岗位,看未来发展的潜力。
王韧,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执行总经理、首席策略师,中小市值研究负责人,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法学、工学双学士。王韧有着多年的中信证券策略研究工作经验,曾荣获2009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四名(团队),2010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二名(团队),2011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中小市值研究第四名。王韧具有丰富的金融理论和实证研究经验,在《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单独署名文章超过30篇,并获“小林实”中国经济研究奖。王韧长期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凤凰卫视等权威媒体的特约嘉宾与专家评论员,形成了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刘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