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招商证券股票资本市场部产品设计高级经理原之博女士做客金融时代论坛,与2013级金融硕士分享了她对中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的看法。
整场讲座,原之博女士主要阐述了有关资本市场衍生品的四个方面——衍生品的概念、国内外常见衍生品种类、中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今后发展前景的展望。
讲座伊始,原女士介绍了全球衍生品发展现状。目前,全球衍生品市场已达到了632.58万亿美元的规模,而全球GDP仅为85.89万亿美元。相比之下,债券未偿余额和股票市场总市值的规模也远不及衍生品,分别为91.12万亿美元53.16万亿美元。
接下来,原女士提出了对衍生品定义的看法,依次按标的资产和金融产品的形态对衍生品进行分类,并详实地介绍了期货、远期、期权、交换、信用衍生品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的概念和交易机制。她还指出,衍生品按交易场所不同,可以划分为场外交易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我国已成立了包括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这五大场内衍生品交易市场。
随后,原女士深入分析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她认为,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次级贷款的风险上升,从而造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并且,衍生品具有结构复杂的特点,投资者难以看清衍生品的基础标的资产,这进一步延长了泡沫的链条,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杠杆。在她看来,危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失衡,表现为过度消费和分配制度失衡。她还强调,金融业严重缺乏监管也是导致前者产生的原因。中国离金融危机有多远?原女士向在场的同学们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她回答说,除了国内面临的债务问题,房价的拐点和资本账户的放开也是两个涉及金融危机的关键时间点。
最后,原女士分享了自己对决定衍生品市场前景因素的看法,概括为三大方面,分别为标的资产市场的大小、标的资产的波动大小以及政策导向。她认为,伴随着利率市场化和债券市场化大发展,利率衍生品势必会在长期有深远发展。此外,随着债务问题和银行融资难问题的不断涌现,信用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也将具有优良的发展前景。
活动最后,同学们就优先股的发行、衍生品的交易机制等问题与原女士进行了深入沟通。
原之博,香港科技大学金融学博士,特许金融分析师。现任招商证券股票资本市场部产品设计高级经理,负责公司承销的IPO、增发、配股和可转债等项目的创新模式研究及相关衍生工具的设计,同时负责宏观研究、资本市场跟踪,并为承销项目提供定价分析。(杨思柳)
图为原之博女士在讲座中
图为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