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值深圳第十四届读书月,为促进我院教职工多读书和读好书,12月4日下午,院工会举办了读书特色活动。由我院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乌兰察夫老师主讲,以“‘无用’读书的有用性——谈人文素养”为主题,与到场师生分享了他个人读书学习的体会。
乌兰老师先简要介绍了世界国民的阅读状况,通过一组数据的鲜明对比,显现了我国国民的年平均读书量偏低的现象。乌兰老师认为,深圳坚持十几年,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和便利的阅读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是莫大的荣誉。但不可否认深圳存在人文书籍阅读量偏少的现象,而从数据看全国,在读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读书功利化、实用化。乌兰老师结合自己的体会指出,善用时间读一些看似“无用”之书,恰恰有潜在的用途,能培养人文素养,恢复人的天性,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学时期是“无用”读书的最好阶段,他希望年轻教工和同学珍惜时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乌兰老师特别向大家推荐了《乔布斯传》和《第三次工业革命》,还介绍了本届深圳读书月评出的年度“十大好书”。
参加读书会的师生畅谈体会,机关工会小组的陈宇、李琼、吴召军等先后谈到个人的读书心得和困惑,表达了有意识系统读书的愿望。来自清芬学生记者团的同学向乌兰老师请教了有关读书方法的问题;院工会主席戴吾三老师就自己多年的读书经验,与大家分享了许多思考和感悟。在交流中乌兰老师感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这番话让在场师生感到了读书对完善自我、提升境界的重要作用。
本次活动形式自由开放,师生们通过交流收获颇丰。参加活动的师生认为,活动对今后的读书与学习提供了切实的帮助。(马勤)
图为乌兰察夫老师在讲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