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由我院环境工程与管理研究中心主办,能源与环境学部党支部协办的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项目指导委员会2013年会暨工程硕士专业实践与就业引导研讨会举行。会议由能源与环境学部副主任、环境中心主任、项目指导委员会主任管运涛教授主持,能源与环境学部党支部书记、培养处实验实践教学中心主任李丘林副研究员以及支部党员、教职工代表参会。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左剑恶教授、双基地教师代表汪诚文教授、深圳水务局栾建国处长、澳门自来水公司执行董事范晓军博士、深圳水务集团沙头角水厂厂长周勇高工、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二院杨淑芳博士等专家应邀出席了会议。
管运涛教授首先介绍了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近三年培养工作情况,并提出了未来工作计划,包括加强2014年招生工作、加快实践实验课程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实践考核安排等。随后,李忱忱、李波两名同学汇报了学业进展。两位同学回顾了工程案例课、团队大作业等印象深刻的课程学习,介绍了在实践单位搭建实验基地、深入一线收集样本数据、与工作人员亲密无间的交流研讨等实践情况,汇报了结合企业实践内容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并提出了企业实践中期望更多学术交流、实践单位研究条件不足等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诉求。
在讨论阶段,围绕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论文要求、毕业答辩和就业引导等问题,环境学院左剑恶副院长介绍了环境学院在应用型工学硕士、与国外联合培养硕士项目的经验,以及对英国、美国、法国等国际知名学校硕士生项目的考察情况,解读了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工程硕士的要求以及环境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学位授予的审查程序。深圳水务局科技处栾建国处长根据水务局及其下属单位用人情况比较了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工作中的异同,比较结果显示,工作单位非常需要工程硕士这一类型人才,建议工程硕士要以高级工程师为目标,锻炼面向工作的全方面能力。我院实验实践教学中心李丘林老师提出,我院工程硕士培养可探索一条从课程学习、实验实践到论文要求各个环节都注重实际工作能力训练的特色之路。我院能源与环境学部张锡辉教授介绍了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的不同定位,以及在工程硕士课程教学、论文指导中以实践为核心的培养体会。其他代表也对工程硕士论文类型、格式、内容以及答辩安排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最后,管运涛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他表示,本次会议已形成环境领域工程硕士论文要求和毕业答辩的共识,下一步将上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学位分委员会,随后进一步落实相关工作安排,并以此为引导,逐步形成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特色,进一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李欢、陶益)
图为与会委员研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图为环境学院左剑恶副院长介绍培养工作经验
图为学生代表汇报自己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