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分享

    国家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微纳超结构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高效能量转换与存储研究”项目启动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14.02.24

    2月21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组织深圳市三个973项目主持单位联合主办了2014年973计划项目启动会。由我院作为主持单位,康飞宇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联合中山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微纳超结构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高效能量转换与存储研究”项目正式启动。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曹国英副司长、科技部基础司重大项目处沈建磊处长、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闫金定副处长、科技部条财司会计与监督处杜清海调研员、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陆健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巡视员石群贞主持会议。各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责任专家、专家组成员和项目组成员参加了此次启动会。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陆健、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曹国英副司长在启动会上致辞。陆健对三个项目能够获得国家的重视和资金支持表示祝贺,希望各项目在首席科学家的带领下能够对我国科学事业和深圳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曹国英高度肯定了深圳市对基础研究的重视,重点强调了各个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执行、保质保量完成既定任务的要求,期望三个项目都能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提高我国的科研实力。

    会上,三个项目首席科学家分别作了项目介绍,项目组在分会场还向责任专家、专家组以及科技部相关领导进行了详细的课题汇报。我院项目首席科学家康飞宇教授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了“微纳超结构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高效能量转换与存储研究”的项目情况,包括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并对团队组成、任务分工、项目的管理与运行等进行了详细部署,获得了在场专家和领导的一致认可。专家和领导对该项目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思路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科技部条财司会计与监督处杜清海调研员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科技部关于973经费使用的相关要求。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闫金定副处长介绍了科技部973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

    碳基材料由于其优异电输运特性和高活性表面,既是重要的储能材料,又能构建能量输运网络,同时在基于非碳电极材料的能源器件中发挥电子传递及调节界面反应的关键作用,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能量转换和存储器件。然而,传统的碳基材料存在结构单一、无序、缺陷或性能局限等,难于满足高性能能源器件发展的需求等问题。973计划“微纳超结构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高效能量转换与存储研究”项目以当今能量转换和存储器件发展的战略需求为背景,针对以上问题,该项目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微纳超结构碳的概念,从能源器件中电荷的产生/分离、存储和传递/输运等原理出发,通过材料的纳米结构化、复合化、有序化结构设计和功能导向组装,构建具有多层次孔道结构、多尺度网络结构和多组分界面结构,多功能耦合的新型微纳超结构碳材料,提出高效率、高容量、高通量的碳基电极材料和功能组分的解决方案,大幅提升现有储能和能量转换器件性能,促进新型能源器件的发展。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国新能源产业、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也将为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做出实质性贡献。

    973计划“微纳超结构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高效能量转换与存储研究”项目的责任专家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祝世宁教授和北京大学薛增泉教授,专家组成员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静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教授、南开大学陈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所郭玉国教授,以及我院康飞宇教授、符若文教授和杨全红教授。(文/吕伟、吕瑞涛 摄影/秦显营)

    图为康飞宇教授在项目启动总会上进行汇报

    图为项目课题负责人与专家热烈讨论

    图为项目组和专家组全体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