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首次博士研究生推荐免试招生工作在清华大学FIT楼进行。本次招生主要面向第一类申请者(即符合推荐免试条件的2015届本科生或符合2015年硕转博条件的清华大学在读硕士生),共有102名学生报考。经过专家组初审,共34人通过资格审查进入复试阶段;通过综合面试考核及学生双向选择,最终确定录取13人,其中大数据与未来互联网研究中心录取5人,低碳与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录取5人,纳米技术与纳米医学研究中心录取3人。
本次推荐免试招生工作已基本结束,生源情况良好,具体表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招生机制改革创新。采用国际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模式,首次全面启动招生申请审核制,所有学生不用通过全国统考,由“学术和培养委员会”提出考核标准和方法,专家组经过材料审核、面试审核,择优录取。同时,在我院信息服务办的协助下,首次实现美国、新加坡、上海、北京四地远程面试,开启了互联网招生面试的新模式。
二、招生生源跨学科多样化。本次招生不但招生类别多样化,既招收全国各大高校应届免试本科生,又招收硕转博学生,还将招收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及外籍留学生;而且招生专业多样化,录取的13名学生,分别来自于10个专业,其中包含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化学、材料学、物理学、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等,学科跨度较大,有利于后期交叉培养。
三、报考学生综合素质优秀。本次报考的学生中除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外,还吸引了大量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校外共56名学生报考,其中71%为985 高校学生,99%为211高校学生。有22%的考生在所在院校排名为专业前1%;71%的考生在所在院校排名为专业前10%。同时学生在外语水平,竞赛获奖等方面都有优越表现,综合素质优秀。
四、注重选拔特色突出学生。本次招生在考察学生学业成绩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学生的学术志趣、学术潜力、已有科研经历及个人研究计划;注重考察创新创业精神;遴选出有志于科学研究、具备一定科研素质的学生。并鼓励学生在三个交叉研究平台上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本次招生工作得到了校研究生院、我院对外关系与信息服务办公室和驻校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部门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此项工作。(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