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至11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研讨会在深圳研究生院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近百人参会。会议围绕纳米技术与纳米医学、低碳技术与新能源技术、大数据与未来互联网三个联合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建设、团队合作、产学研合作等工作,以及“大学-政府-企业”合作的创新型国际化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会议于11月10日上午在深圳研究生院CII多功能厅开幕。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共同院长、伯克利加州大学工学院副院长Connie Chang-Hasnain(常瑞华),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共同副院长Anthony St. George博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研究生院副院长胡洪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康飞宇,深圳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赵庆刚,副院长夏广志、马岚、王晓浩,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以及清华大学与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六十余名专家学者一同出席了开幕式。夏广志副院长主持开幕式。
康飞宇教授与常瑞华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康飞宇教授代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对来宾们表示热烈欢迎,对为会议做出积极贡献的各方面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今年8月,两校代表在伯克利加州大学举行了第一次研讨会,并于9月7日签署了清华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与深圳市政府的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全方面合作关系,为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初期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本次会议期间,两校专家学者与企业界代表将围绕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产学研合作等问题进行商讨,共同探索学院未来的创新型国际化教育模式。康飞宇表示,本次会议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两校的合作关系,希望与会代表积极提出创新想法和建设性意见,共同推动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
常瑞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是一座意义非凡的桥梁,它不仅是联系清华和伯克利之间的桥梁,也是联系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桥梁,更是联系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桥梁。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旨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跨学科研究中心,提供一个跨太平洋合作的全球教育平台,并利用新的创新研究成果解决全球性问题,争取在未来成为培养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基地。她希望本次会议有效推动学院下一步各方面的建设工作,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清华大学与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有关专家介绍了纳米技术与纳米医学、低碳技术与新能源技术、大数据与未来互联网三个研究中心的建设计划。
开幕式上,康飞宇代表我院与深圳市航盛电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祝伟军签署了《关于开展科研成果产业化暨人才培养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深圳市宝能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国洪签署了《关于建立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协议》。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围绕三个中心的筹建工作进行了分组讨论,两校教师根据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提出了在专业领域方面的互补性与合作需求。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深圳市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与企业代表座谈,深入了解企业需求。
11月10日,杨斌、康飞宇、赵庆刚、王晓浩与深圳市南山区区长余新国、副区长纪震、区科技创新局局长练聪、大沙河创新走廊建设办公室主任王红卫会面,就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建设进行了会谈。杨斌副校长表示,在深圳建设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是政府、学校、产业多赢的格局,希望得到南山区政府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余新国区长介绍了大沙河创新走廊的规划和智园的具体建设情况。双方深入探讨了就学院的建设加强区院合作的问题,并详细讨论了学院落户南山智园的相关事宜。此外,杨斌副校长一行还与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局长张备会面,围绕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与前海的合作事宜进行了会谈。(文、摄影/杨昊)
图为康飞宇院长致辞
图为常瑞华教授致辞
图为两校学者介绍三个中心的建设情况
图为我院与深圳市航盛电子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图为我院与深圳市宝能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图为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