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分享

    第三届深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交流营举行

    发布时间:2014.12.17

    12月13日至15日,由深圳市科技协会主办,共青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委员会承办的第三届深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交流营举行,来自深港澳台的22支队伍在南国清华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交流。

    13日下午2点,第三届深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交流营开幕式举行。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组织与宣传部长蓝涛,前海农产品交易所总经理蒋伟诚,前海深港创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司贤利,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夏广志、马岚,能源与环境学部主任王黎明、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主任曾国屏,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顾立基教授、戴吾三教授,培训学院院长朱继强,院办副主任、党办主任高朝阳,研工办主任关添等出席开幕式。

    夏广志副院长在致辞中说,中国要想真正实现伟大复兴,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年轻人要用创新创业精神引领时代向前迈进,希望所有的营员能够在这里获得思想的创新、灵感的启发,也希望同学们珍惜友谊,保持密切的联系。随后,来自香港的营员代表胡辟砾在发言中说,希望能够通过交流营的活动学到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开幕式后举行了创业主论坛,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限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顾立基、深圳前海农产品交易所总经理蒋伟诚、深圳市中科微光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教授戴吾三分别从创业经历、创业环境、创业投资、金融服务四个方面对创业进行了深度解读。在当晚的深港澳台主题对话活动中,各地营员在活动中加深了对彼此的认识。14日举行了导师面对面活动,11位导师对各组项进行了指导,帮助营员完善项目计划,下午的创业大赛精彩连连,各小组对自己的创业项目进行详细的演示和介绍,比赛过程十分精彩激烈。

    参加本次创业大赛的项目各具特色,来自香港浸会大学团队带来了CMCC中医养生管家,CMCC计划开发一套包含移动app和网站的医生、用户在内的中医医生保健互动平台,从而在此平台上实现长期的中医养生保健计划;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清华虚拟内窥云项目则将大数据和光学技术紧密结合,通过高新技术进行结肠癌的有效临床筛选。这两个项目将大数据引入医疗健康领域,体现出了未来创业的发展方向。此外,创梦3D打印团队、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及副产物甘油联产柴油添加剂、载纳米铁活性炭在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中的应用及产业化、一种基于新型偏振传感器(GLP)的PM2.5源解析系统、I 扎堆——在线排队、智能化停车APP--泊车雷达、新型态通路体系建构等诸多项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有一些体现90后不同视野的创新项目,如未来餐厅、智宠一生等。

    经过两天的比拼,主持人在15日上午的闭幕式上公布了本次创业大赛的获奖名单:获得三等奖的是来自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材料专业网站和材料测试平台的建立”项目,“清华虚拟内窥云”项目、“游所爱”主题旅游交互软件,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The Sauce’s”、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及副产物甘油联产柴油添加剂”以及澳门科技大学的“智能化停车APP——泊车雷达”。获得二等奖的三支团队都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在校研究生,他们的项目分别是:智宠一生、一种基于新型偏振传感器的PM2.5源解析系统以及海味一九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摘得此次创业大赛桂冠的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多所高校学生组成的团队Hyperlink,他们的智能搜索引擎博得了导师、营员的一致认可。

    闭幕式上,我院党委书记赵庆刚在致辞中说,这次交流营活动首次迎来了台湾同胞,希望以后的活动也将在各地同胞朋友的帮助下越办越好。营员代表台湾领队林炳洲说,“我们台湾新竹清华和深圳清华原本就同根同源,这次活动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得以和各位清华的兄弟姐妹们交流沟通”。

    青年人的眼光代表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青年人的视野代表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潜能。第三届深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交流营给来自深港澳台的青年人提供了一个平台,在指导教师、创业前辈、企业先锋的指导下,他们对创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未来的创业道路上也一定会越走越坚定。(文/孙恺  摄影/高源)

     

    图为同学们展示创业项目

    图为评委点评创业项目

    图为创业主论坛

    图为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