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自2014级开始招收大数据方向硕士,共有来自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三个专业三十名学生,目前已经完成课程阶段的学习。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大数据具有广交叉、重应用和多模态的特点,不但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技术储备和复合型知识结构而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大数据思维能力。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大数据人才需要特别注重对社会需求的理解和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因此,大数据的课堂应摆脱单纯以抽象技术为主线的讲授式教学,逐步转向以能力培养、思维凝练和应用导向为特点的学习模式。
本学期的“大数据科学与应用系列讲座”率先采用混合式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先行先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为了克服传统讲座类课程学生参与度低、融入感弱、学习效果难以保证的缺点,课程负责人袁博老师和王智老师借助“互联网+教学”的先进理念,精心挑选了一批有针对性的视频讲座资料,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式课堂和碎片化的学习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课前对讲座视频的预习以及相关内容的延伸学习,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有了一定的了解,锻炼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上,主讲教师结合专业知识、业界动态以及身边生活中的实例,与同学们就讲座所涉及的内容开展多维度、全方位的互动式课堂讨论,不仅强化了对讲座内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著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在这种基于讨论和思辨的沉浸式课堂上,学生一方面拓展了有关大数据安全、隐私保护、采集与应用和系统平台等方面的视野,同时能够将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也获得了表达自己思想和观点的机会,锻炼了个性化的思维,课堂效果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此外,通过积极开展阳光课堂和企业专家讲座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搭建了学生与大数据核心行业沟通的桥梁,将更多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在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探索和推广混合式课堂教学,完善软硬件教学支撑环境,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认真践行“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做好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以“大课堂”的理念为我院大数据人才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