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我院培养咨询委员会首次座谈会在A206召开。院长康飞宇,副院长王晓浩,培养处处长王蒲生,副处长袁博、李丘林、马永斌、杨格丹,教师委员戴吾三以及全体学生委员参加了会议。
我院培养咨询委员会(下称委员会)于2015年6月6日成立,目前包括两名教师委员和七名学生委员。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是收集学生对现有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学生各方面的诉求,参与培养改革方案的研究和讨论以及反馈和公布相关信息。
学生委员易丽丹对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汇报。目前,委员会已确定了LOGO、组织架构、工作模式、管理制度和调研课题,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橱窗海报等方式建立了常态化的宣传渠道。同时,学生委员采取问卷调查、邮箱和微信意见征集以及宿舍走访等方式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并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根据调研结果,同学们对我院培养工作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信息交流、就业实习以及文体活动等方面。此外,委员会就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实践就业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如:希望建立大学城三校互听课程、互认学分制度,加大工程硕士实践的自由度,建立更广阔的就业信息渠道,加强文体建设等。
院长康飞宇、副院长王晓浩及培养处各位老师就委员会反映的情况给予了详尽的解答。康飞宇表示,院里希望了解同学们的想法并改进相关的工作,同时,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有些问题需要时间逐步解决。此外,我院也在稳步推进工程硕士培养的改革,未来工程硕士培养将以项目制为主体,学制两年,入校后不分导师,以导师组的方式指导学生,强化实验实践环节,推行多元化的学位评定标准。计划2016年在我院两至三个领域进行试点,在3-5年内全部实施。王晓浩对委员会的工作表示肯定,并指出今后在调研工作上应更加细致,特别是要注意数据、样本等关键信息,希望本学期委员会再做好一个工作,向研一学生开展一句话征集活动:“当初我入院时,有______就好了。”并希望委员会的调研能够进一步反映出师生之间的关系。王蒲生建议委员会在今后的调研工作中要运用科学的调研方法挖掘出存在的问题,并在下学期做好针对新生的宣传和调研工作。教师委员戴吾三老师、袁博老师分别发言,表示委员会下一步将借助《清芬报》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将各类反馈意见和培养体系改革的最新动态在学生中及时进行宣传,切实发挥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蔡文慧)
我院培养咨询委员会微信公众号
图为我院培养咨询委员会首次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