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我院召开2015年度暑期工作会议。我院院务会成员、各职能处室负责人、部分特邀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主题报告、专题发言、讨论交流和大会总结四个部分,围绕本年度工作的重点、亮点、难点和“十三五”规划进行了汇报和讨论,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部署和要求。
院领导康飞宇、赵庆刚、夏广志、杨瑞东、马岚、王晓浩、张林作大会主题报告。康飞宇以“以创新发展精神来做好院‘十三五’规划”为题,讲解了当前国家教育改革总体趋势、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深圳创新创业特色,以及我院‘十三五’规划要点。“十三五”期间,我院将在“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发展趋势,适当调整规模和各类目标,完善现有布局,深化学科交叉,扩大国际合作。赵庆刚通报了我院“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情况和我院2015年上半年财务情况与财务分析,提出了对制定我院“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夏广志在报告中总结了我院公共关系、对外交流与合作、教学环境建设与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与服务、学部联系等方面的工作,并谈了未来工作设想与展望。杨瑞东在报告中介绍了“学生与工会”工作新突破的亮点、稳推进的重点和需面对的难点,谈了学生工作和工会工作“十三五”思路。马岚汇报了2015年上半年科研工作开展情况和下半年工作重点,分析了我院技术转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思考和建议。王晓浩总结了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与成效,提出了“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思路、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和工作设想。张林汇报了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组织架构、办学理念、培养基地、师资力量和最近的工作进展。
李宝华、廖庆敏、冯平法、黄维、薛镭作大会专题发言,分别汇报了能源与环境学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先进制造学部、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结合等总体情况和紧密结合我院整体发展趋势的学部、中心发展规划。
暑期工作会议还就“人才培养与学生工作”、“人才引进与创新团队建设”、“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与国际化办学”四个主题安排了讨论环节,与会人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充分交流、畅谈见解,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达成了重要的共识,也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可行性方案。
院长康飞宇作大会总结讲话。康院长分析了我院发展面临的内部、外部形势,就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进行了部署。康院长谈了八点形势,包括师生对深圳研究生院的认同感不足,发展规模与本部资源之间的关系需加强协调,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重视不够,国际合作需要建立更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技术转移步子不够大、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等当前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以及考核评价制度如何权衡各方面因素、办学经费如何筹措、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合理配置等问题。挑战与机遇并存,康院长表示,我院作为清华大学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困难重重,但一直以来得到了清华大学和深圳市的支持,在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条件,在未来的发展中,我院要看清形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取得新的突破。康院长就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未来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四点要求:首先,继续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试行Tenure-track制度,建立长聘委员会,营造国际化标准的师资建设氛围,提高全院师资水平。第二,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对有创业才能的学生的选拔,予以资金、人力、场地、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第三,推进技术转移工作,完善技术转移工作的体制配套,在知识产权、股份占有、停薪留职等方面探索更灵活的机制。第四,继续探索招生改革,尝试多元化选拔优秀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5级(首届)博士生招生工作中,已采用“申请—考核”制,即不设笔试,通过材料审核、面试的形式进行招生考核,在材料审核及面试环节中,邀请清华大学及伯克利大学相关学科的教授组成专家组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种新的招生方式将于2017年在工程硕士的招生工作中全面推开。在讲话的最后,康院长表示,结合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我院将形成持续的研讨机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稳步推进改革措施,希望全体教职员工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凝聚力量、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发挥优势,共筑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美好的明天!(文/陈超群 摄影/杨昊)
图为院长康飞宇在暑期工作会议上讲话
图为与会人员作报告
图为与会人员作专题报告、踊跃发言
图为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