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C2大报告厅举行。深圳研究生院700余名新生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第一届31名新生参加了开学典礼,另有200余名新生在本部参加开学典礼。
深圳大学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戴兴毅,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康飞宇,深圳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赵庆刚等院领导, 各学部负责人以及2015级各位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出席开学典礼。赵庆刚主持典礼。
本次开学典礼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通过远程视频直播的方式,集体观看了清华大学在综合体育馆举行的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随后举行了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开学典礼。
参加典礼的师生认真观看了清华大学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视频直播。典礼上,校长邱勇作《做不畏艰辛的创新者》主题演讲。邱校长说,研究生阶段是奠定学术基础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时期,成为优秀的创新者,需要具备质疑、合作、想象力,更要“敢于选择有挑战性的目标,不畏惧创新之路的艰辛”。地学中心主任宫鹏教授代表全体教师发言,寄语新生“做主动的敢想敢干的超越者”。研究生会主席赵璞、航天航空学院2015级博士生吕焱分别代表全体在校研究生和新生发言,分享了在清华学习生活的体会,表达了新生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的信心。扎根深圳,心系清华,虽然是视频直播,在场师生与本部师生遥相呼应,感受到了同样的自豪、鼓舞和责任。
在随后举行的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开学典礼上,深圳研究生院能源与环境学部张锡辉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张锡辉老师生动地介绍了深圳这座现代、高效、活力、创新的城市,谈了作为教师在深圳工作的体会——深圳市场化程度高,对科研工作的“顶天立地”是极大的挑战,需要更加重视基础理论方法和交叉创新,结合产业化、资本化的深圳特色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张老师还就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广东的生活特色等方面表达了教师对新生的鼓励和关心。
康飞宇在典礼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康院长说,今天是深圳特区成立35周年的纪念日,代表全院师生员工对新生表示热烈欢迎。康院长介绍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创建历史、发展定位、学科布局、师生规模,以及“交叉学科、创新创业、国际化”的培养特色。深圳研究生院着眼于发展交叉学科,能源与环境学部、物流与交通学部等现有学部的组织形式,以及招收新能源、制药和医院管理研究生均体现了学科交叉或与学校本部错位发展的思路。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深圳研究生院院已建立了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拥有一批校外创业导师和位于深圳市南山智园的i-Space创业空间,在近期各类创业创客大赛中获得了诸多奖项。
在国际化方面,康院长重点介绍了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康院长说,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创建,是中美高等教育合作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引人瞩目的一个合作项目,伯克利加州大学是全美最好的公立大学,清华和伯克利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相结合,在深圳这座创新创业的城市合作办学,致力于创建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生教育,并通过清华、伯克利两校师资的投入,积极应对和解决全球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康院长说:“今天我们迎来了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31名首届博士生,你们今后会在深圳和伯克利学习、研究、生活4-5年,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两校资源,开启自己的学术生涯和创新创业之旅。”
康院长还介绍了清华大学国际开放交叉创新教育中心Open FIESTA在深圳的创建情况。Open FIESTA由清华大学与法国CRI共同发起,旨在建设全球化资源共享、人才流通、联合培养的顶尖创新合作联盟,面向全球招收培养具有领导力和创新思维的行业领袖。该项目于今年6月正式获得学校批准组建。康院长说,Open FIESTA亦强调学科交叉,首开了两个硕士项目——互联网+创新设计、生命科学。
在讲话的最后,康飞宇院长表达了对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校园的热爱,展望了校园发展规划,也对新同学们提了几点希望——在清华要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希望同学们要有雄心壮志,敢于有所作为,脚踏实地,勤学好问,多动手,多思考,多总结,并祝愿同学们“生活多彩、学业有成”。
开学典礼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文/陈超群 摄影/杨昊)
图为我院2015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现场
图为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赵庆刚主持开学典礼
图为现场直播校本部研究生开学典礼
图为我院分会场新生收看校本部同步直播
图为我院教师代表张锡辉教授发言
图为康飞宇院长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