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分享

    第一届水和污水处理纳米技术国际论坛在我院召开

    发布时间:2015.11.10

    11月5日至6日,第一届水和污水处理纳米技术国际论坛(深圳)在我院召开。此次会议由清华-康达环境纳米工程技术研究院和美国纳米系统工程研究中心(US Nanosystem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联合举办。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地区以及内地的顶尖高校、环保行业龙头企业等单位的水和污水处理纳米技术学术和产业领军人才共聚一堂,交流最新成就,探讨水和污水处理纳米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产学研合作机制。

    美国纳米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环境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S&T 副主编、莱斯大学教授Pedro Alvarez,澳大利亚中国共建水处理研究中心主任、环境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S&T 副主编、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David Waite,耶鲁大学教授Jaehong Kim,国际水协(IWA)纳米技术专家委员会主席、莱斯大学副教授Qilin Li,陶氏化学全球水务技术主管Steve Gluck博士,Pall公司首席科学家Charles Liu博士,日本明电舍公司技术主管Hiroshi Noguchi博士,康达国际环保有限公司总工董荣华教授等应邀出席论坛。我院院长康飞宇亲切会见了参会嘉宾,并为论坛致开幕词。

    本届论坛从全球视野探讨了水和污水处理问题,进一步揭示了纳米材料技术和集成工艺技术在全球水和污水处理中的创新作用和方式。本届论坛还分别通过圆桌会议和专题研讨的方式,探讨了学术-开发-产业之间的联动机制的衔接,以及清华-康达环境纳米工程技术研究院在国际合作中的平台枢纽作用,初步选择了优先合作的领域和题目以及学生交流方式。

    本届纳米技术国际论坛有利于推动深圳市水污染治理工作的跨越发展。深圳市环保领域龙头企业派代表参加了会议。目前,深圳水环境质量与国务院于4月2日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突出问题是水体黑臭现象。深圳仍有173条河流存在不同程度的黑臭问题,污水处理工艺和设施亟待升级改造。深圳水环境还存在含量较高浓度的环境激素(EDCs)和残留医药品(PPCPs)等新型污染物污染,生态风险较高。为此,深圳市政府提出了治水提质总体方案,计划五年投入800多亿用于治水治污。

    深圳在过去十多年来的水污染治理经验表明,传统的水污染治理模式存在多种缺陷,投资高、时间长,深圳市水污染治理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纳米技术是21世纪的新型技术,正在进入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阶段,能够将传统的“串级技术模式”转化成为“并级技术模式”,有效应对水环境复合污染现象,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处理效率,满足处理新型污染物的要求,具有广阔的理论和应用前景。(陶益)

     

    图为论坛会场

     

    图为论坛圆桌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