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分享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5年度“十大新闻”

    发布时间:2016.01.13

    1、我院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办学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揭牌  与法国交叉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Open FIESTA  我院师生赴澳洲四所高校和日本京都大学访问交流

    10月,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在深圳市南山区智园揭牌。目前已建成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三个研究中心,下设16个高端实验室,首届30多名博士生已正式入学。

    5月,清华大学与法国交叉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清华大学国际开放交叉创新研究院(Open FIESTA)签约仪式举行。学生将与海内外导师一起探索全新的交叉研究领域与学习模式。

    7月,在首都医疗集团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疗卫生管理博士项目”发布仪式暨“2015首都医疗论坛”在鸟巢文化中心举行。

    11月,我院环境工程与管理研究所师生赴日本京都、东京进行为期两周的交流访问;12月,我院相关专业师生对澳大利亚四所高校开展了全方位的交流访问活动。

     
    2、我院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i-space多个创业项目获优异成绩

    创新创业教育是清华深研院重要的培养特色。2015年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多个创业项目获优异成绩,如“高通量液相生物芯片检测系统”、“优智智能视频监控”、“氟表面活性剂新材料”、“超级电池用碳材料”、“虚拟内窥云”、“坚果健身”等,分别在2015创新南山“创业之星”大赛、2015共创未来——中美青年创客大赛、鄂尔多斯青年创客邀请赛等各类大赛中获得佳绩。6月底,清华深研院与优客工场签署合作协议。

    3、我院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科研经费达2.42亿  “炭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建立  多名教师在Nature系列期刊等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15年,我院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科研经费达2.42亿,其中纵向项目经费约1.6亿,横向项目经费约8000万。申请中国专利246项,授权134项。申请PCT国际17项,PCT进入国家4项,进入美国3项、进入日本1项。发表SCI论文400篇,EI论文529篇。

    2015年,我院成功入选第六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能源与环境材料创新团队申报的“炭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康飞宇教授担任工程实验室主任,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首个炭功能材料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热管理工程与材料重点实验室” 获批建设。海洋学部获深圳首批“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专项开发深海油气装备。

    能源与环境材料创新团队教师王进在Nature Materials发表研究论文。先进传感器件与集成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微电子所任天令教授课题组在在《纳米快报》发文。能源与环境材料创新团队教师王进在Nature Materials发表论文。能源与环境学部杨诚老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黄来强教授Sci Rep发表癌症新文章。黄来强实验室在Nature系列期刊Sci Rep连续发文揭示天然药物抗癌作用及机制。黄来强实验室及哈佛合作者等在Adv Healthc Mater发表纳米医药成果。

    4、我院创新基地一期竣工、二期春节前开工  校园建设取得可喜进展

    我院能源环境大楼2015年2月10日封顶,海洋大楼2015年6月10日封顶,正在进行装修,预计2016年3、4月份投入使用。创新基地二期建筑面积规划51400平方米(地上45000平方米、 地下6400平方米),概算于2015年12月6日批复,总投资3.32亿元,正在进行基坑招标,计划2016年春节前开工,预计2018或2019年交付使用。
     

    5、我院教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各类科学技术奖励

    2015年,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市级奖励6项、社会力量奖励4项。钱可元老师参与的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参加颁奖)。“专业调频数字对讲机”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王飞老师项目网络化“应急一张图”信息平台研制与产业化获2015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性能无源元件集成技术、直流复合支柱绝缘子及其伞裙结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与景观水体水质改善成套技术与应用等项目也获得省部级奖励。郭振华老师获2015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青年教师倪士光、何隽荣获深圳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王智老师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奖励。
     

    6、我院师生荣获清华大学2014年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等各类奖项

    袁博老师荣获清华大学2014年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王黎明等老师课题荣获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赵庆刚、杨燕绥、陈伯成老师获得清华大学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表彰。杨瑞东老师获评2013-2014年度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黄来强老师荣获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奖。郭振华老师入选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邓玉峰同学获评清华大学林枫辅导员奖。刘振龙同学获评清华大学“一二?九”辅导员奖。何超同学入围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答辩。我院优秀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创新高。
     

    7、领客计划(LINK)、深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交流营、深港澳台博士生南山学术论坛等一些列学生活动举办

    “领客计划”是清华大学深研院为贯彻落实《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创造多样化发展空间,加强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发掘具有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而举办的活动,由领导力(Leadership)、创新力(Innovation)、全局观(Nation)、知识型(Knowledge)四大领域、十个主题组成。“LINK计划”通过理论学习、团队实践、素质锻炼和国际化交流等方式。2015年,我院开展了学生创新领袖训练营、“院街合作”项目、领客学堂、深港澳台博士生南山学术论坛、深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交流营等系列讲座和实践活动,落实“领客计划”。


    8、我院深化产学研合作 搭建创新型平台

    7月,清华深研院与福建晋江市委市政府、企业、高校、行业协会举办产学研讨论会,并与晋江现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由此晋江成为清华大学深研院在深圳以外开展全面合作的首个城市,本次签约也是清华大学深研院深化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举措。本次合作既涉及科技成果转化,也包括学生合作培养;既带动地方企业转型升级,又为当地贡献人才资源;既兼顾经济效益,又兼顾社会发展目标,可谓开创了新型的学校与城市之间的合作模式。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表示,此次合作机会十分难得,晋江全市上下珍惜与清华深圳研究生院的合作,将大力推动地区产业升级,实现高校、企业与地区的三赢局面。
     

    9、“我的培养我做主”  我院成立培养咨询委员会

    作为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试验区和校内最大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清华大学深研院肩负着改革探索、先行先试的使命。为架起教育教学改革中各主体间沟通的桥梁,增进科学决策,促进教改措施的落地,实现学生、教师和管理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信,清华大学深研院率先成立了培养咨询委员会。委员会由学生委员和教师委员组成,工作重点是收集学生对现有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学生各方面的诉求,参与培养改革方案的研究和讨论以及反馈和公布相关信息。

    10、市校领导关心支持我院未来发展  我院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下一步发展绘制蓝图

    3月,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一行到我院调研;5月,邱勇校长一行会见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10月,深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勤会见了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程建平、副校长杨斌,伯克利加州大学副校长John Wilton;11月,尤政副校长一行到访我院考察调研,听取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汇报。

    为准确评判内外部环境和发展前景,认清困难和挑战,抓住重大发展机遇,保持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科学、快速、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我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学科交叉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开拓国际化办学途径,各项事业取得积极进展。2015年初起,我院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成了专门的编制小组,在调研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规划草案,通过院务会、暑期工作会议曾多层面、多形式的意见征集,凝聚全院智慧进行规划的修改和完善。年底前已完成草案并上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