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我院召开2016年培养工作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适应国际办学形式,完善课程培养体系”为主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莉、校在线教育办公室课程总监师雪霖、清华大学Open Fiesta执行主任徐芦平应邀出席,我院院领导康飞宇、赵庆刚、杨瑞东、马岚、王晓浩,以及我院教职员工100余人参加此次研讨会。会议由培养处处长王蒲生主持。
赵庆刚书记在会议上致辞。赵书记介绍了“十二五”期间我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指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院应主动规划未来,积极迎接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发展大趋势,推动我院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王晓浩副院长作“形势与挑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我院课程建设、实验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办学、规模和招生等几方面的现状;对当前人才培养工作中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做出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今后人才培养工作的设想。
郑莉教授作“MOOC的要素与建设流程”报告。作为清华大学学堂在线2015年最受欢迎MOOC 前5%的获得者,她分享了自己设计、拍摄MOOC课程的经历,并重点强调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设计、课程形式呈现、拍摄脚本设计等环节的重要性。
师雪霖博士作“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工作进展及MOOC工作流程介绍”。她介绍了清华在线教育自2013年10月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学校对MOOC课程开设的激励机制与配套支持;对MOOC课程从设计制作到运营各环节的要素和流程安排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希望更多的深研院教师加入MOOC建设。
徐芦平主任作“探索21世纪国际交叉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报告,就清华大学国际开放交叉创新教育中心Open FIESTA项目产生背景、目标、项目进展以及培养方案设置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黄维教授作为教师代表,以“课程教学是需要设计的”为题作报告。黄老师以艺术硕士课程教学设计为实例,从知识技能、学理方法、兴趣意愿三个方面进行层层解析,生动展示了从“授人以鱼、授人以渔”到“授人以欲”的教学设计理念。
青年教师代表袁博老师作“翻转式课堂:从理念到实践”报告,阐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产生的问题以及改革的迫切需求,结合个人见闻提出以翻转式课堂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
15日下午,与会教师们分别就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学支持系统、国际化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交叉学科课程平台、教学质量保障与措施、专业学位与实验实践教学五个议题展开分组交流探讨,现场气氛活跃。江勇、张雅鸥、李宝华、缪立新、管运涛五位老师分别作为各分会场召集人组织现场交流并进行总结发言。
最后,康飞宇院长作大会总结。康院长对本次培养工作研讨会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各学部、学科和院职能部门就会议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形成方案,提交院务会审议、实施。康院长说,我院目前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交叉学科、创新创业和国际化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一流大学的合作、引入行业优质资源等工作正在逐步落实;在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重点确立建设清华大学国际学院的基本思路;希望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背景下,全体教师要有主动适应国际化办学的心态,转变观念,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学院也会在未来逐渐转变教师队伍评价机制。相信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深圳研究生院将书写新的篇章。(文/杨格丹 摄影/温雪媛、王炎磊)
图为赵庆刚书记为会议召开致辞
图为培养处处长王蒲生教授主持会议
图为各位嘉宾分别做主题报告
图为培养工作研讨会现场
图为国际化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讨论组现场
图为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学支持系统讨论组现场
图为交叉学科课程平台讨论组现场
图为教学质量保障与措施讨论组现场
图为专业学位与实验实践教学讨论组现场
图为各分会小组组长做小组总结发言
图为康飞宇院长做会议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