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至27日,由清华大学与美国Sage Bionetworks、法国巴黎交叉科学研究院(CRI)联合主办的2016全球开放创新与环境发展峰会(2016Open Assembly:Open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 Shenzhen)在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召开。大会主题为“在数字时代了解自己,认识世界”,以主题演讲、成果展示、小组座谈、分组场外活动等形式展开,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100余名开放创新领域的高校与产业精英参加了大会。大会由清华大学Open FIESTA中心主任徐芦平、Sage Bionetworks执行董事Stephen Friend、巴黎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Francois Taddei联合主持。
大会主讲嘉宾有利兰.哈特韦尔开放创新奖获得者、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执行秘书长Christiana Figueres(远程演讲),美国西雅图艺术家Buster Simpson,跨界科学家、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高级项目主管ShashaJumbe,iCarbonX碳云智能创始人王俊,深圳Seeed Studio和柴火创客空间创始人潘昊,居里夫人研究所主任Emmanuel Barillot,Nature杂志大中华区执行编辑Ed Gerstner,深圳开放创新实验室主任、中国首个众创空间“新车间”创始人李大为,真实生活模拟游戏实验室主任Parag Mankeekar,威尔逊中心共享实验室高级研究顾问Elizabeth Tyson,南非知识共享协会发起人Kelsey Wiens,日内瓦大学Citizen Cyberlab市民众创实验室创始人Francois Grey,致力于研究公民科学和智能城市的盖洛德尼尔森环境研究所地理信息系统顾问Lea Shanley,IBM TJ 沃森研究中心科学家Geoffrey Henry Siwo,他们分别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围绕城市生态环境、医疗健康、开放创新等领域的国际前沿发展与机遇进行深度观点分享与跨界讨论。
在两场小组座谈中,嘉宾们分别以“开源”和“资源共享”作为主题展开了讨论。诸位专家学者们纷纷对如何促进开源和资源共享、共享资源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开源和资源共享中的公众参与、开源和资源共享的目的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数据和机器、开源与分享,都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Open Assembly的宗旨是让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改变城市的不是专家,而是在城市里生活的每一个公民。
此外,参会嘉宾以开放科学创新、公共艺术、科技前沿为主题分成三组分别在深圳Seeed Studio、深圳大学城、深圳iCarbonX碳云智能开展了场外活动,并向全体与会人员展示了活动成果。在Seeed Studio,嘉宾们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做出了能自动清洗太阳能板的水循环系统、能检测环境中噪音和光源强弱的“猴赛雷”指示灯、能随时随地了解植物生长动态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检测器,以及能监测人体各项指标并提醒疾病隐患的测试仪。在深圳大学城,嘉宾们用二维码木棍和PH试剂伞摆出了各种公共空间艺术符号。在iCarbon碳云智能,公司首席科学家李英睿为嘉宾们介绍了基因测序与人工智能健康管理,并与嘉宾们探讨如何实现其临床效用。
本次峰会是为适应全球化创新革命而举办的,将会推动世界变革领导者及青年创新者发起合作,开展促进地区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项目,打造深圳国际创新之城的新名片,树立深圳在国际创新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峰会开始之前,3月25日上午,2016全球开放创新与环境发展峰会新闻发布会在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举办,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康飞宇,清华大学Open FIESTA中心主任徐芦平、Sage Bionetworks执行董事Stephen Friend、巴黎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Francois Taddei出席了新闻发布会。(文/洪明春 摄影/李季、任翔宇)
图为Stephen Friend致大会欢迎辞
图为Francois Taddei致大会欢迎辞
图为主题发言
图为主题发言
图为讨论交流
图为“猴赛雷”指示灯
图为icarbonX碳云智能首席科学家李英睿为嘉宾讲解
图为由二维码木棍和PH试剂纸伞组成的公共空间艺术符号
图为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