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分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开展阳光课堂

    发布时间:2016.04.05

    3月31日,戴吾三老师带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同学开展阳光课堂活动,医管、化学、材料等专业90余名同学参加了本次阳光课堂。

    车行途中,戴老师结合经过的道路,为大家介绍了深圳的区划以及主要道路的布局,使同学们对改革开放之初的特区规划增加了感性认识。

    阳光课堂第一站来到赤湾左炮台。左炮台位于蛇口半岛顶端,分东、西两侧箝制赤湾港,雄视伶仃洋面。赤湾地理位置重要,从明代起,官府已在附近的南山设置墩台以防海盗。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布防珠江口,重修赤湾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领兵曾在伶仃洋上击败英军,赤湾炮台为林则徐禁烟立下汗马功劳。左炮台按原貌复建,深深扎根于西段城墙的一棵百年榕树,无言地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左炮台旁,林则徐铜像巍然屹立,林公手持望远镜,面对伶仃洋,目光炯炯。在林则徐铜像前,戴老师激情澎湃,从文天祥讲到林则徐,从鸦片战争讲到改革开放,从山下的港湾讲到“一带一路”,激励同学们铭记历史,不负使命,敢当大任。

    阳光课堂第二站是南头古城博物馆。古城博物馆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又名新安故城),曾是历代岭南沿海地区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目前所保留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初始为明代海防要塞东莞守御千户所所城。博物馆展现了深圳1677年的城市史,三百多件文物叙述了深圳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的起源和发展。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同学们触摸到了古老的深圳,对改革开放的年轻深圳增添了敬意。

    这次阳光课堂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深圳的历史脉络,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学习深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牢记清华人的责任和使命,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文/葛杰  摄影/黄斌欢)

    图为师生们在赤湾左炮台旁的大榕树旁缅怀历史

    图为戴吾三老师在讲解

    图为师生们在南头古城博物馆门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