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我院选修“现代环境微生物监测原理与技术”课程的同学们在任课教师陶益老师的带领下,到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开展阳光课堂活动。
师生一行得到了对方的热情欢迎和接待。首先,工程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位于东莞市塘厦镇的东深供水纪念园和金湖泵站,介绍了东深供水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概况、运行管理、成果和奖励,以及金湖泵站的运行概况。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是我国政府和人民为解决香港淡水供应困难,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而兴建的一项跨流域大型引水工程,服务于香港、深圳和东莞工程沿线三地2400多万居民,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深莞地区的加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政治水、生命水、经济水”。2003年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是当时世界最大的专用输水工程,诞生了四项“世界之最”,为我国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设计、运行和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学们登上20余米高的输水渡槽,看着一泓清水滚滚流向深圳,深刻感受到科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祖国重大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巨大成就,坚定了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随后,在生物硝化站站长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位于深圳水库库尾的水源生物硝化站。为应对上世纪90年代东深供水工程原水因流域内水污染而恶化的情况,该生物硝化站于1998年1月兴建,设计处理规模为400万m3/d,是世界上同类型最大的生物硝化处理工程,是保证东深供水水质安全的重要一环。站长详细介绍了原水生物预处理工艺及生物处理工程的运行管理,带领同学们查看了生物膜在填料的生长状况,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同学们纷纷感慨,看似简单的硝化工艺能够在如此大的工程规模发挥水源保障作用,坚定了将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志向。生物硝化站优美的工作环境、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以及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行模式等方面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本次在粤港供水有限公司的阳光课堂活动,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水对于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性,深入理解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更深化了对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认知,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周灿炜、陈光耀、陶益)
图为工程师向同学们介绍输水渡槽设计
图为工程师向同学们介绍金湖泵站水泵
图为站长向同学们介绍生物硝化工艺的生物膜生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