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我院与国际知名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院国际影响力、开展与国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和文化交流,4月23日,在院党委副书记杨瑞东、培养处处长王蒲生、海洋学部姜玥璐博士和院团委书记梁大伟老师的带领下,海洋学部、信息学部、环境与能源学部及社会科学学部共10名博(硕)士研究生开展了为期10天的以海洋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为特色的交流访问。赴英国代表团访问行程包括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利物浦大学、爱丁堡大学、英国国家海洋中心等。
本次访问活动以海洋科学与工程为主题,涵盖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和学生事务三方面内容,旨在进一步密切我院与国际一流大学和海洋研究院所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深入了解国际海洋学领域前沿动态,开拓我院师生研究国际视野,提高师生国际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我院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助力。
4月25日上午,我院代表团抵达访问首站南安普顿大学-英国国家海洋中心。英国国家海洋中心(NOCS)是世界公认的顶级海洋学研究机构之一,提供从沿海到深海纵深的综合型国家级服务,在海平面、浅海和深海研究与技术开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南安普顿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系(OES)地球化学研究主管Martin Palmer教授、NOCS-南安普顿海洋与海事研究所副主管Damon Teagle教授,OES教育主任Lisa McNeill教授主持了欢迎活动。双方首先介绍了各自学院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增进彼此的了解。随后,Lisa教授陪同我院团队参观了NOCS水下机器人创新中心,6500米深潜器Isis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后,杨瑞东老师和姜玥璐博士与南安普顿大学副校长Mark Spering教授会面,双方就具体合作事宜进行了探讨。最后,我院师生参观了南安普顿大学Highfield校区和Boldrewood校区,并在Stephen Turnock教授的陪同下进入工程实验室参观了实验风洞和长138米的拖曳水池。
4月27日,我院代表团抵达利物浦大学-普劳德曼海洋实验室。利物浦普劳德曼海洋实验室是英国国家海洋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数据管理、先进海洋传感器和海洋仪器、计算机建模开发预测和模拟海洋行为等领域见长。英国国家海洋中心John Huthnance教授接待了来访一行。上午,师生参观了利物浦普劳德曼海洋实验室计算中心计算机组,海洋基础设备实验室和海洋传感器实验室,并就海洋数据管理,数据共享及可视化服务,海洋传感器布设等方面与John Huthnance教授进行了交流。随后,利物浦大学海洋学George A. Wolff教授介绍了该院在深海生态、气候变化中的海洋作用、海平面变化以及海洋模式预测海洋行为等方面的工作,并陪同参观了海洋生态学实验室和同位素检测实验室。在可持续发展工程中心Ming Li教授的陪同下,我院师生参观了工程系土工实验室、大型客机震动检测实验室、航行器模拟仓、近岸工程水槽模拟实验室,水洞实验室和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下午,采用墙报展示的方式,我院师生与利物浦大学海洋学专业部分研究生进行交流,在海洋数值模式,气候变化下的海洋响应、海岸地形地貌测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4月29日,我院师生代表团访问爱丁堡大学。爱丁堡大学位于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是英语国家中第六古老的大学,2015/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位居全球第21位。爱丁堡大学国际化中心主任,工程学院Tom Bruce教授热情接待了我院师生,介绍了爱丁堡大学历史、学科发展和国际合作情况。环境工程系主管Paolo Perona教授做了环境演化的时间序列报告。高级荣誉教授Stephen Salter教授做了波浪能利用装置及海洋亮云工程构想的精彩报告,展现了老一辈科研人员严谨态度与创新思维的统一。报告后,我院师生参观了爱丁堡大学波浪水池实验室,近距离体验了实验室条件下不同波浪形态的工程实现方法。
访问期间,我院师生还于4月24日下午参观了伦敦大学学院(UCL),4月26日下午参观了牛津大学,5月1日上午参观了格拉斯哥大学。
此次交流访问活动是我院国际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将对完善我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和校园国际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学校层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开阔我院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同时也有助于建立我院师生与国际知名大学教授之间的直接联系,对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开阔科研思路、促进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除了专业知识上的收获外,我们还参观了大英博物馆、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利物浦大教堂等,对英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近距离感受,也让同学们对英国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和认识。(文/姜玥璐、郝婧、韩强 摄影/刘翊超)
图为我院英国访问团队抵达伦敦
图为我院师生参观NOCS深潜器实验室
图为我院师生参观利物浦大学并与John Huthnance教授交流
图为我院师生参观爱丁堡大学及工程系的波浪水池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