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分享

    我院学生作品亮相“2016中美高校设计作品交流展”

    发布时间:2016.05.16

    5月14日下午,由关山月美术馆主办、我院协办的“2016中美高校学生设计作品展”开幕式在关山月美术馆隆重举行。我院副院长夏广志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设计艺术研究所师生和社会各界观众1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这也是在深圳举办的首个中美艺术院校学生作品邀请展。

    参展的300余件作品来自中美七所知名艺术院校学生的最新设计成果。其中包括美国的芝加哥艺术学院、马里兰艺术学院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以及中国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含我院艺硕生)、中国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的学生作品。清华美院入选的150余件参展作品中,我院艺硕生的作品占了115件。

    本次展览以“Exchange”——设计的共融与转变为主题,鼓励跨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对话,鼓励创意与创新,推动高校设计教育与设计社会化、设计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透过展览,感受新生一代设计师的敏锐洞察力和设计力。

    作品涉及设计门类多样,内容和形式表现丰富,且各具特色:美国学生的设计作品注重应用,观念时尚,审美到位,技巧娴熟,并多与互动新媒体结合;中国学生的插画设计艺术功底深厚、平面语言表现力强,善于将中国文化元素通过新媒体和装置设计予以表达。总之,展出的作品为观众真实地展示了中美两国文化背景下高等设计教育与教学的思想和方法。

    在开幕式后举办的“2016设计对话——大师与未来大师设计分享会”上,香港国际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我院黄维教授、台中科技大学侯纯纯副教授作为三地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大师和教育学者就设计伦理、设计创新、国际化与本土化等广泛的议题,与到场的近百名广深两地的设计学生与设计从业者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香港著名的老一辈国际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认为,设计教育应当立足中国文化之本,改变传统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创新之路,锻炼跨界能力。他尤其强调设计伦理对于当今中国设计教育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创意源于生活的文化,当今中国的危机不是量的危机,而是对伦理回归的需求,设计师应当具有善意,不仅对人要心怀善意,也要对所处的世界,所居的地球心怀善意,从而成就伟大的设计作品。靳先生的演讲情真意切,发人深省。

    黄维教授以老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的教学观讨论了当下设计教学思想与方法,认为在设计教学中尤应注重对“渔(学理方法)”和“欲(兴趣意愿)”层面的研究。他认为创意不是天才的专利,设计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以视觉符号创新为题,通过大量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揭示了其中共同的成功规律,从而提出了他所研究的“开眼”理论与方法。在场许多听众称,黄教授的演讲真让人开了“眼”。

    来自台湾的侯纯纯副教授通过获奖的案例分享了她在指导学生参加国际设计竞赛的经验。侯老师的演讲充分展现了台湾设计教育重视文化价值的特点,即重视本土文化挖掘,通过设计来推广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台湾设计教学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在政府资源的支持下,帮助更多学生在国际竞赛中亮相,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其文化影响力。台湾学生的设计风格通俗化、趣味化,引起了在场青年学生的浓厚兴趣。

    最后,策展人兼分享会主持人陈平波认为,此次举办“中高校设计作品交流展”,旨在尝试通过搭建高校之间的设计交流平台,代表性地呈现中国与美国两个不同文化体制下的设计教育成果,以此为中国当下设计教育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索与新的路径。他希望通过类似的交流平台,让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新生代设计师的创造力得以释放,让中国未来的设计力量在世界的舞台上越来越强。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20日。(文/青乙  摄影/温雪媛)

    图为嘉宾为中美高校学生设计作品交流展开幕剪彩

    图为夏广志副院长致辞

    图为交流展展厅现场之一

    图为黄维教授为来宾介绍我院学生作品

    图为分享会嘉宾演讲

    图为分享会现场

    图为分享会嘉宾与听众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