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分享

    深澳两地创新创业教育交流营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6.12.13

    12月10日,为期三天的“深澳两地创新创业教育交流营——教师成长工作坊”在深圳圆满落幕。此次交流营活动旨在探索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帮助深圳、澳门两地师生了解两地城市文化与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情况,推动两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交流营成员包括来自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设计专业的系主任和骨干教师、我院艺术设计研究所全体教师、2016级艺硕项目和 Open FIESTA国际硕士项目的学生代表约20余人。活动特邀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务办主任原博副教授参加。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副主任、设计艺术研究所所长黄维教授主持了这次交流营活动。

    12月8日下午,交流营的“设计创新教育”主题研讨会在我院举办,王晓浩副院长到会致辞,他代表我院祝贺两地教育交流营的举办,欢迎澳门理工学院教师访问团来院交流,并简要地介绍了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情况,他希望这样的交流能够持续不断加强。研讨会上,黄维教授作了题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艺术硕士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的专题报告,他展示了我院在艺术硕士人才培养方面所做出的创新探索和形成的鲜明特色,并结合多年的研究和教育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法、“通经活络,血气方刚”的培养策略和“把珍珠打磨成项链”的培养方法。会上,两院师生就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12月9日,交流营进行了以“创新、创客、创业”为主题的交流考察活动。先后参观考察了雅昌(深圳)艺术中心、南荔工坊、Hiderwater服装设计工作室、中心书城等机构,了解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创客以及创业的发展情况。

    雅昌(深圳)艺术中心内设有世界顶级艺术书籍印制中心、中国艺术品数据中心等平台,其宽约50米、高约30米、陈列5万本书的丰碑式艺术书墙给营员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功能区藏书丰富且精致,读书环境舒适,文化创意产品摆设相映成趣,也给营员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通过此次参观,营员们对其藏品、布局以及经营策略都有了了解和认识。

    南荔工坊是一家位于南山区的创客中心,该创客中心致力于为公众提供理想的动手创作空间,培养动手能力。工坊配备了动手所需的材料、工具、设备、课程以及社交活动项目。营员们走进南荔工坊时,有些创客正在工坊动手实践。工坊负责人与营员们沟通交流,真实地触碰到深圳创客发展的现状。

    Hiderwater服装设计工作室是我院2012级艺硕生刘海涛同学于2013年创立的,如今已在深圳、北京等地开设了多家实体店,其极具个人设计风格的服装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刘海涛为大家分享了自己从学校停学创业,从无到有,品牌逐渐壮大的心路历程。黄维教授作为他的老师,充分肯定了他的艺术天赋和创业勇气,同时也指出对停学创业的学生,学校和老师应予以更多理解和支持。

    营员们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深圳中心书城,感受这个集商业、休闲、阅读于一体的书城创新经营模式。

    12月10日,营员们前往南山智园,参观考察了清华南山协同创新中心(i-Space)。这是一个专为清华大学学生(含全日制在校生和毕业3年内校友)、在职教职工及其他校友的团队项目提供创业辅导、管理咨询、融资投资和基础设施等,专业性创业教育和综合性孵化服务的创业教育平台。该平台为校友创新提供了多方面融通的资源,是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

    内容丰富、行程紧凑的交流营活动结束了。清华美院教务办主任原博副教授表示,深研院充分利用深圳及东南沿海发达的产业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在深圳良好的双创氛围中,创建了艺硕项目双创人才培养机制,很有特色。今后南北两院要更加紧密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力争成为艺硕人才培养的创新典范。澳门理工学院的教师表示,在此次交流活动中收获颇丰,强烈地感受到了清华深研院以及深圳地区如火如荼的双创激情,深切地体会到深研院教师在培养双创人才方面所投入的热情与精力。两院师生一致希望两院的互访能够不断深入和持续,共同促进深澳两地创新创业教育的交流与发展。(文/陈姿霖  摄影/原之等)

    图为“设计创新教育”主题研讨会现场

    图为王晓浩副院长在研讨会上讲话

    图为黄维教授在研讨会上作主题报告

    图为深澳两地创新创业教育交流营教师合影

    图为工作人员在为营员们讲解雅昌艺术中心的藏品与特色

    图为雅昌艺术中心珍贵的藏书引起营员的极大兴趣

    图为交流营教师在雅昌艺术中心书墙前合影

    图为南荔工坊负责人为营员们做介绍

    图为刘海涛为营员们讲解他的设计理念

    图为清华大学i-Space创业者为交流营教师介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