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分享

    “清芬学术计划”第六期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分享会举办

    发布时间:2017.01.13

    近期,由我院研究生会主办的“你,也可以!”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分享会圆满落下帷幕。2016年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马冬昕、王宇、赵春松三位同学应邀来到我院,与同学们分享了科研、社工、创业、体育、时间管理、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经验与感悟。

    1月6日晚,来自化学系2012级的直博生、2011年本科生特奖和2016年研究生特奖获得者马冬昕以“激动选择与主动收获”为主题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马冬昕详细讲解了自己面对科研难题的心路变化与应对方法,由最初的激动到后来的“细思恐极”,再到下定决心、两手准备攻克难题,最终她出色地完成了既定目标,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她勉励同学们,“选择留有余地,平时脚踏实地”。马冬昕还分享了自己第二个重要选择——担任化学系学生工作组组长,并阐明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马冬昕说:“想要收获特别多,就要放弃特别多”、“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积极应对‘计划赶不上变化’”。马冬昕第三个重要选择是“加入校乒乓球队”,她讲解了赛场拼搏带来的哲学思考。她的经历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科研热情,为同学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12月17日下午,来自电子系2012级的直博生王宇从学术、社工、创业和特长爱好等方面进行分享,从全面涉猎到专注于学术研究,从推研第一变成博士前三年无科研成果的“倒数第一”,再到后来走上特等奖学金的领奖台,王宇的专注和坚持打动了现场所有人。此外,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索自己的科研方向,王宇选择去专业领域排名世界第一的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进行访学交流,为了证明自己和学校,他在完成英国导师的科研任务后继续工作,最终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科研成果,国内导师和学校也罕见地拿到了通讯作者和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了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Stephen M. Barnett的高度肯定。王宇的专注改变了自己,让他在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上攻坚克难,并赢得了尊重,“用真心换不悔,以专注达通途”,他勉励同学们砥砺前行、不懈努力。

    同日,来自材料学院2014级硕士生赵春松也进行了经验分享,在硕士期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其中一篇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赵春松从发现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方法的经历出发,阐述了创新和灵感往往来源于平日的积累和持续不断的思考。他人往往会认为赵春松拥有“好运气”,但是“运气”背后是每份优秀的通则——勤奋与努力,以及个人的学术敏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坚持。“不让特奖成为巅峰,不做科研界的流星”是他对自己的期许,也让同学们备受鼓舞。

    在互动环节中,三位特奖获得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理解感悟,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提出中肯的建议,现场讨论热烈,气氛活跃,掌声阵阵。

    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参加本期特奖分享会收获颇丰,从特奖获得者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并希望能够多举办类似的学术分享交流活动。迄今为止,我院“清芬学术计划——特奖分享会”已成功举办6期,累计邀请14名特等奖学金获得者赴深报告,参加同学合计1200余人次。院研究生会将于2017春季学期继续举办特奖分享会等口碑载道的精品学术活动,传承“深小研”精神,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院内学术氛围营造,惠及广大同学。(文/王鹏、郑亚婧、袁天莹、苏俊臣  摄影/王鹏、石婧、高梦霖)

    图为马冬昕在分享

    图为王宇在分享

    图为赵春松在分享

    图为分享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