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分享

    “高等环境化学”课程赴平山垃圾填埋场参观学习垃圾渗滤液电化学处理

    发布时间:2018.12.11

    12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等环境化学”课程开展阳光课堂,赴平山垃圾填埋场参观学习用电化学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活动由课程教师张正华老师带队。

    平山垃圾填埋场是深圳第一个垃圾填埋场,至今已经十二年,其目前垃圾渗滤液的COD浓度在200-400mg/L,且含有大量生物难降解物质,传统的生化工艺处理效果难以达标,因此深圳大兴环保采用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师生此次参观的主要对象即为此工艺的中试设备,该中试设备处理水量为20t/d,出水水质可达到地表III类水的水质标准,处理成本仅为22元/t,远低于其他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成本。

    大兴环保的工程师首先对参观师生介绍了电化学处理工艺的主体工艺流程。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首先进入调节池,调节池的水被泵抽至原水箱,经过保安过滤器内的PP棉的初次过滤后依次进入一级循环水箱、一级电化学处理装置、二级循环水箱、二级电化学处理装置,最后出水。

    6.jpg

    图为工程师正在介绍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情况

    随后,工程师重点介绍了工艺的主体部分电化学装置。该装置主要利用阳极的直接强氧化脱电子作用和产生羟基自由基间接氧化对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处理。该电化学系统选用Ti4O7作为阳极材料,具有高的电导率和在酸性以及碱性环境中相对较好的抗腐蚀性等优点。同时,为了增强电解池内的电导率和含氯的氧化剂和自由基,向反应器内投加一定量的NaCl。该电化学系统的运行寿命可达22年之久。

    7.jpg

    图为电化学装置中试设备

    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向工程师提出问题,包括反应系统的适用pH、电极材料的清洗、出水水质为什么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得更好等等,工程师一一给予详细解答,大家受益匪浅。

    8.jpg

    图为参观师生与工程师积极讨论

    本次阳光课堂将课堂知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工程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于环境领域的化学手段的理解,提升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同学们作为环境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文/倪帆  摄影/何科佑)

    9.jpg

    图为参观师生及工程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