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分享

    粤港澳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发布时间:2019.07.04

    为配合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的实施,推进湾区海洋科技与产业的发展,促进深圳宜居生态环境的建设,7月3日,我院成功举办“粤港澳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研讨会”。我院党委书记武晓峰、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渔业管理处副处长袁振江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并致辞。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山大学以及多家海内外著名高校的专家参加会议。

    武晓峰在致辞中介绍了清华大学海洋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向深圳市政府各级领导及海洋局对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袁振江介绍了海洋发展产业化及战略方向,肯定了这次会议在推动湾区生态建设、深化深圳海洋中心城市定位及加强渔业资源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

    6.jpg

    图为武晓峰、袁振江致辞

    本次大会主题是“粤港澳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主要涉及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及海洋监测技术与装备等领域的相关热点问题。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和视野展开讨论,发表了许多新颖见解,展现了学科交叉的魅力。马里兰大学毕洪升教授通过利用海洋生物的成像使海洋生物监测实现透明化,成为研讨会亮点。对新型的无人机技术,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授马克.本菲尔德(Mark Benfield)在海洋中找到了新的应用领域,使海洋微塑料垃圾的计量更为便捷化。香港中文大学许浩霖教授和台湾卫生部中医药研究所卢重光教授分别针对海洋中的水母及甲藻做了深入研究,见微知著。中国地质大学牟林教授将大数据运用于海洋的防震减灾,是当前的热点研究,给海洋科学的其他研究方向提供了很多启示。

    7.jpg

    图为马里兰大学毕洪升教授作“透明海洋”相关报告

    8.jpg

    图为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Mark Benfield教授作报告

    当日下午进行了分会场讨论。海洋监测与装备分会场针对新技术在海洋监测和装备中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海洋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分会场探讨了重金属铬对海洋生物的毒性及作用机制、海洋微塑料污染分布及动态变化等。

    9.jpg

    图为分会场讨论现场

    本次会议为粤港澳海洋科学研究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对促进深圳市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技术与装备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对推进深圳市与国内外在海洋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有深远意义。(文/晋慧  摄影/丁超)

    11.jpg

    图为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