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15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本学期修学“视觉符号设计”课程的艺术设计和其他专业的30余名硕士和博士生在任课教师黄维教授、教辅温雪媛老师及助教唐慧雯的带领下,到安溪实验教学基地开展一年一度的实验教学活动。这是我院该课程第五年来到安溪基地开展此项活动。
9日下午,师生们首先参观了安溪劳模创新工作基地,我院特聘校外导师、全国劳模、安溪“藤铁工艺”创始人、工艺美术大师陈清河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早年从艺术院校毕业后回到家乡,40多年来带领家乡人民创建藤铁工艺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引领全县经济发展的事迹,并带领大家参观每间展室。所听所看令同学们深受感动和教育。接着,师生们来到家居工艺企业考察,了解相关工艺与设计方案。
在接下来时间里,同学们分组在八家企业里展开了视觉符号创作活动。在县政府产业办的安排下,各家企业不仅为同学们提供所需的材料,而且还给每位同学配备了一名工艺师进行指导和制作。陈清河与教师组成员到各厂精心辅导同学们创作。在来自各方面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下,来自视觉传达、服装、染织设计和互联网+创新设计专业30余名同学们在五天时间里创作出了50多套共100多件藤铁工艺作品。
14日下午,“视觉符号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成果评审会召开,由校地企三方联合组成的评委会对同学们创作的作品进行了认真严格的评审,分别评出“文化创意奖”、“视觉表现奖”、“工艺应用奖”、“市场潜力奖”以及 “综合优秀奖”,评委们为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在点评环节,陈清河认为,今年同学们的创作主题很好,作品中出现了一批文化性、艺术性和工艺性结合很好的作品。有些作品很接地气,商业上很有“卖点”,部分作品在申请专利后可以转化为商品投入市场,部分可以作为文创礼品。
吴宇涛和甘玉莹代表全班同学对安溪县政府、企业和校企指导老师的支持与精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畅谈了几天来学习、实验和生活的体会与收获,认识到实验使理论转化为能力,需求使创新明确了方向。
黄维在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总结中说,将课程实践教学安排在安溪基地进行,其目的是藉由安溪家居工艺产业实验教学平台,以藤铁材质工艺作为表现介质,是同学们尽快理解、消化和掌握当代视觉符号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原创能力,同时也能最直接将教学成果接受企业与市场的检验。
尽管同学们学科不同,专业各异,之前也从未接触过藤铁工艺设计,但他们还是在短时间里就较好地消化和掌握了当代视觉符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通过实验转化成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创作做出了令人满意的作品,达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溪藤铁工艺设计师文化与审美水平,设计出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原创产品,提高安溪藤铁工艺产业品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安溪“世界藤铁工艺之都”品牌的创新性和引领性功能与作用。同时,也为了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目的,15日至16日,校地双方联合举办了首期安溪·清华藤铁工艺创新设计工作坊,来自藤铁工艺企业的30多名设计总监和骨干设计师参加了工作坊学习。
黄维教授为与设计师们作了题为“再谈藤铁工艺‘开眼'设计”的讲座,引领学员从中外优秀的舞蹈、文学和绘画等艺术语言中领悟视觉符号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从人的认知心理规律中揭示设计创新的奥秘,从洞悉人的多元需求中把握设计创新之度。与会设计师带来了自己的作品,根据所学理论进行自检改进,黄维教授逐一进行点评并指导修改。创新工作坊受到与会设计师的欢迎。(文/田丁 摄影/原之、慧雯 编辑/舒欢)
我院师生参观安溪劳模创新工作基地
我院师生在安溪家居工艺企业参观
企业工艺师与同学们落实制作工艺方案
学生认真学习工艺制作
我院学生与企业工艺师合作完成设计作品
陈清河与教师组成员到各厂辅导学生设计
教学成果评审会上,联合评委评审作品
联合评委为获奖同学颁奖
评委点评及同学发言
我院师生与安溪实验教学基地领导和企业家合影
黄维为安溪企业设计师讲课
黄维及教师组与创新设计工作坊学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