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我院专业实践月活动之2018年秋季商汤人工智能实践课结题答辩会圆满结束。
本次答辩会的答辩评委由来自商汤科技的研究员任思捷、赵瑞、周韬及信息学部老师李秀、杨余久、张永兵共同组成。来自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与通信、机械工程等学科的12名学生参加了此次实践课结题考核。答辩会由培养处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副主任赵晶老师主持。
图为赵晶老师主持
答辩过程中,同学们就各自课题的研究背景,技术架构、实施方法和研究成果等作了精彩介绍。课题内容选题广泛,涵盖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学术研究领域,涉及医疗辅助诊断、现实生活的人脸表情识别和人脸复原重建等多个真实应用场景。评委们对课题的技术手段、参数指标、改进方法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图为学生答辩
答辩结束后,商汤科技研究总监任思捷和信息学部主任李秀分别对参加人工智能实践课的同学们三个月来的表现作出点评。任思捷肯定了清华学子在实践课过程中展现出色的学习能力,就大家的不足提出意见,他特别提到,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过程,大家要把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而非方法论。他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科研生涯中,既要养成独立思考的精神也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李秀老师对商汤为学生提供的良好的专业实践平台表示感谢,赞扬同学们在专业实践中展现出的刻苦钻研、勇于承担的精神风貌。她寄语大家,牢记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传承和发扬清华精神,在科研实践中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希望大家实践后回到校园中,也要把在商汤学到的科研实践能力和方法融入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中,并带动周围同学勇攀科研高峰。
图为李秀老师作点评
图为校外导师任思捷作点评
此次答辩会实行现场评分。经评定,12名同学全部通过此次课程考核,任思捷和李秀为同学们颁发了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和商汤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认证的“人工智能”实践证书。此外,王占宇同学的“青光眼诊断探索”课题和段桂春同学的“基于生成对抗网络并集成语义信息的人脸图像超分辨重建”课题获得了“优秀实践项目”奖。
图为评委为学生颁发人工智能实践证书
图为评委为同学颁发优秀实践项目证书
评优结束后,校企双方召开了商汤人工智能实践课总结会,肯定了人工智能实践课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就下一次课程的开展方式及课题等情况进行了热烈讨论。双方均表示,会积极探索除人工智能实践课以外的更多校企合作模式,以促进双方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实现真正的校企共赢。(文/黄凌燕、赵晶 摄影/王东、刘虹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