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05

“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基于分类的深圳市生活垃圾集约化处置全链条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召开2020年度进展汇报会

2021年1月29日下午,我院以线上形式组织召开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基于分类的深圳市生活垃圾集约化处置全链条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2020年度进展汇报会。项目负责人刘建国,项目跟踪专家同济大学教授戴晓虎、南开大学教授徐鹤、东北大学教授丁进良,项目咨询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徐海云,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E20研究院院长薛涛,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教授级高工王克虹、总工程师姜建生,以及项目组成员共计8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院副院长马岚出席会议并致辞。

 

年度进展汇报会现场

 

马岚首先代表项目承担单位对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局和相关专家对本项目实施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马岚表示,承担单位将全力为项目下一阶段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她期待,科技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专家学者对项目更高质量地实施提供更多指导和支持。


马岚致辞

 

项目负责人刘建国及各课题负责人李欢、高岚、徐期勇、钟日钢、邱向阳分别汇报了项目及各课题年度工作进展。项目组持续跟踪并分析深圳市不同场景生活垃圾源头产生规律和分类进展,系统评估不同分类模式下分类处理系统的全流程环境风险与多维度环境绩效,提出了生活垃圾选择性精准分类策略和全链条智慧监管方案,研发了生活垃圾转运站高效脱水减量提质、厨余垃圾“水热分质”+“分相发酵”协同厌氧、大件垃圾高效拆解及再生利用、垃圾焚烧二噁英全程深度减排等链接性、匹配性、增效性关键技术与设备,实现了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系统提质增效扩能,推动了城市固废处理园区的集约化、循环化改造,树立了生活垃圾清洁焚烧标杆,支撑了垃圾分类智慧监管与评估考核体系构建及运行。

 

刘建国作汇报

 

在科技创新基础上,项目组紧密结合深圳市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重大科技需求,深度参与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参与完成多项市、区重要文件的前期调研和咨询工作,与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第三方企业、媒体等合作,助力深圳市垃圾分类工作“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针对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土地稀缺的超大型城市特点,项目组逐步凝练提出了以选择性精准分类为基础、志愿先行与校园发动为特色、厨余垃圾适度分类为优化节点、可回收物全程规范管理为提升方向、其他垃圾清洁焚烧为核心依托、惰性残渣填埋处置为兜底保障的超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项目组开发的有机垃圾成套处理技术已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一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先进适用技术,“城市生活垃圾清洁焚烧与睦邻共生的整体解决方案”获得了2019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大奖。此外,项目组还编制发布了多项垃圾分类收运及处理相关技术标准,推动了我国垃圾分类技术与管理体系的规范发展。

评审环节由戴晓虎主持。项目专家组对项目成果进行了质询讨论。各专家组成员对项目实施两年来取得的突出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纷纷表示,希望充分发挥项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实施的综合优势,进一步梳理项目标志性成果,凝练重大科技亮点,为全国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可推广、可借鉴的技术、装备、制度和模式,突出体现垃圾分类新时尚中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助推引领作用。

 

部分项目课题汇报情况

 

文/图:李欢、殷铭

编辑:叶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