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新基建系列论坛(第三期)在广州阅动数字产业孵化园举办。本期论坛以“大湾区新基建人才培养”为主题,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左剑恶、人文社会科学部副主任黄维,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夏伟以及来自教育及新基建领域的专家、学者、政企管理者等应邀参会。活动由清华大学广州校友会、深圳校友会、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2020级创新领军工程博士9班承办。
左剑恶(左二)、黄维(右二)、夏伟(右一)参加论坛
左剑恶在谈到新基建人才的重要性时表示,人才是新基建领域长远发展的立足之本,新基建的人才培养应具有统一性和层次性。从学术教育到职业教育乃至义务教育阶段,需要贯彻统一的教育理念和系统方法,为国家培养分层有序的人才梯队,实现覆盖新基建全领域的人才储备。
图为左剑恶发言
黄维表示,新基建为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无论是普通高等院校还是职业院校,都会成为新型技术人才培养链条上重要的一环,这不仅是对传统人才培养理念的突破,更需要依据产业和市场需求培养学以致用的现代工匠人才。
图为黄维(左)、夏伟(右)现场讨论
夏伟指出,就人才结构而言,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了人才金字塔的基础部分,即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新基建开展以来,职业教育院校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应对新基建对人才的新要求,培养顺应时代变革的新型技术人才。
三位教授一致认为,新基建产业的落地不仅需要高层次人才承担顶层设计,也需要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去实施落地。
现场观众席中的企业家代表们纷纷发言探讨。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代表、研祥控股集团副总裁孙煜表示,应届毕业生的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存在矛盾——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其本质原因是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新基建人才缺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与创新的核心科技型人才;二是能够清晰理解新理念,持续学习新技术、熟练掌控新生产设施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二者分工不同,都是强国之所需、行业之重器。
图为孙煜发言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黄健光谈到,职业院校非常注重产业发展和专业设置的动态对接,就新基建领域而言,校企联合、协同培养的需求更加突出。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教职人员一起构成“双师型”师资队伍,能更好地培养兼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图为黄健光发言
到场的企业代表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双师型”模式能够解决企业痛点,既可以有效改变企业招人难的现状,也可以有效解决应届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上手慢、需要二次培训的难题。
在工程博士生中招募高职教育的企业导师志愿者,能够发挥其工作经验优势、传递行业前沿动态、分享工程实践经验,为职教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助力赋能。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代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李小伟谈到,由9班同学发起的“领匠志愿者计划”旨在响应国家号召、培育“匠心”人才、助力职业教育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同时将“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传承发扬。
图为李小伟发言
在开启“十四五”新篇章之际、大湾区新基建建设如火如荼之时,加快构建新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将为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清华大学师生同仁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与社会各界伙伴群策群力,协同助力职业教育发展,为推动行业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图为论坛参会人员合影
文:李小伟、郑秋纳
图:工博9班
编辑:邓逦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