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4

第二届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发展论坛圆满落幕

10月29-31日,在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指导下,由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主办,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联合承办的“2021第二届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发展论坛”在深圳麒麟山庄举办。论坛围绕电池行业前沿热点,共同讨论3060双碳背景下的电池产业新发展、新布局。中国工程院院士、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名誉理事长陈立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负责人李宝华,以及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专家委员会执委会主任、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担任会议主席。

本次论坛以“创新引领碳中和,集群聚合新势力”为主题,围绕“下一代低碳电池核心关键材料设计与研发”“动力电池制造产业链的碳足迹规划与管理”“碳中和视野下储能与电池回收产业技术布局”“双碳目标下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态势及技术突破”等多个行业热点议题,汇聚了来自广东省科技厅、深圳市工信局、发改委、科创委、科协、交通运输委等各级政府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部分行业领军企业家和科学家。共计60余名嘉宾为论坛致辞或作主题报告,为电池材料行业提供政策导向、市场趋势、创新技术、渠道扩展等支持。共计600余人参与本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李宝华主持。


论坛现场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何志梅致开幕词。她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深圳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引领,将“双区”战略和“双碳”战略统筹起来,放大“两双”战略的政策效应,充分发挥深圳优势集群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既把国家战略落实到位,又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双区”利好叠加、“双碳”驱动,深圳将在新时代抓住重大机遇,加速推进二十大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

 

何志梅致辞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副巡视员孙楠表示,深圳先进电池材料集群形成了从关键材料生产、电池模组装备、新型锂电开发制造到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闭环。在此优势背景下,先进电池产业集群汇聚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发展,助力锂电行业乘势而上。

 

孙楠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代表集群专家委员会致辞,他表示,先进电池材料在未来应用和发展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要紧紧抓住“创新”“研发”两大要点,依靠先进电池材料集群提供的完整产业链,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创下新的成绩。


成会明致辞

 

集群理事长、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明旺代表组委会和集群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对到场的产业同仁表示诚挚感谢。他表示,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作为首批“国家队”,在引领先进电池材料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论坛的成果也必将为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注入正能量,激发新思路,希望大家借此机会共商、共建、共享,为提高先进电池材料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建言献策。


王明旺致辞

 

李宝华(左)、梁锐(右)主持活动

 

论坛首日上午的报告环节由梁锐主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缉慈从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背景出发,基于深圳电池材料集群的初步观察和分析,阐述了集群概念与集群政策含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康飞宇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材料发展前景”主题讲座中介绍了中国能源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当前双碳的背景下发展新能源的重大意义。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王海江介绍了高效、清洁、可持续的氢能源作为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所拥有的发展前景和在技术应用中的现存问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新材料学院创院院长潘锋介绍了材料基因的概念,并表示要运用交叉学科构建材料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材料系统,发展基于图论的结构化学新方法及大科学装置的精确及原位结构解析系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云辉分析了影响电池安全的主要因素,并介绍了安全电池的关键材料与技术。真理研究创始人、首席研究员墨柯分析了推动碳中和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在碳中和大背景下电动汽车、储能和锂电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院长徐政和聚焦退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问题分析了回收产业中的技术瓶颈,并提出了退役动力电池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战略展望。中南大学教授周向阳阐述了废旧电池回收的意义以及解决相关回收问题的新思路。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基因组工程院教授施思奇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新体系、新材料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展望。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车集团首席科学家、宁波大学教授阮殿波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优劣势以及其在储能领域的广泛市场应用空间。

 

部分专家代表作报告(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王辑慈、康飞宇、王海江、潘锋、黄云辉、徐政和、周向阳、施思齐)

 

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胡春华、弗迪电池郝嵘、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研究院梁世硕、腾讯量子实验室郝少刚等嘉宾代表就下一代低碳电池核心关键材料设计与研发、动力电池制造产业链的碳足迹规划与管理、碳中和视野下储能与电池回收产业技术布局等议题进行专题演讲。

 

部分行业领军企业嘉宾代表作报告(从左至右,从上至下:胡春华、郝嵘、梁世硕、郝少刚、余海军、王硕、万远鑫、白宇)

 

圆桌讨论环节中,与会嘉宾分别就规模生产和设备,低成本、高安全、全天候动力电池大规模制造挑战和机遇,以及高性能储能器件及技术发展趋势等主题进行讨论交流。

 

圆桌讨论现场

 

10月30日上午,会议同期召开了全国首个锂电池工程师评审标准编制论证会,深入讨论了《深圳市锂电池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评价标准条件》草案。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小祎在大会上对职称申报进行了详细解读。

 

论证会现场

 

李小祎作解读

 

10月31日,会议同期召开了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2021年会员大会以及氢能分论坛,分论坛主要就双碳目标下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材料革新与技术突破的主题,邀请了业内专家进行主题演讲,在广东省获批国内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机遇下,为行业交流提供平台,为企业合作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分论坛现场

 

会议同期召开了第二十届世界低碳城市联盟大会暨碳中和发展论坛,以“碳中和与能源绿色转型”为主题,旨在探讨碳中和与能源绿色转型问题,助力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为中国迈向2060年碳中和远景目标而奋斗。

活动最后,梁锐致闭幕辞,他代表组委会再次对各位参会嘉宾的到来与分享表示感谢,期望各位来年再度相聚。

 

闭幕式嘉宾合影

 

在“十四五”规划以及“双碳”战略驱动下,电池行业迎来发展大势。本次论坛提供了一个高质量产学研思想交流平台,分享了当下国内外产业发展资讯,助力企业解决痛点难点、实现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共享及协同发展。

本次论坛得到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石墨烯创新中心、世界低碳城市联盟、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清大智库、广东材料谷、新材料在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文:吴海茵、张哲旭

图:张文斌

编辑:叶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