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竞芳华,学子迎春归。4月11日上午,迎着南国四月的春日暖阳,在大学城北广场大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迎来了首批返校生。
来自工作人员的关切与帮助,温暖如旧
工作人员细心指引、进行行李消杀
深圳市根据“分级、分区、分批”原则扎实有序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园)返校复课工作。深圳市高校毕业年级学生和其他年级学生分别于4月11日和18日错峰返校。返校首日,我院近一百名符合返校条件的毕业年级学生回到了校园。
同学们有序通过智能设备核验入校
为切实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返校工作。4月8日,深圳市教育局第三督查组组长赵立副局长带队来我院开展2022年春季学期师生返校准备工作检查,就我院返校安排、白名单及台账管理、无接触配送、核酸检测安排、境外输入物品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我院党委书记武晓峰、党委副书记关添,院长助理宋岩以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检查。4月10日下午,武晓峰带队前往我院食堂、荷园学生宿舍楼等重点场所,就餐饮环境、宿舍管理、物资准备、快递处理、入校动线等方面进行返校准备工作专项检查。按照“演练即实战”的标准,我院分别于3月27日、3月31日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4月8日开展学生返校演练,进一步增强学院面对疫情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
我院多次召开师生返校部署专项工作会议,对照深圳市及大学城的各项要求,组织研究制定师生员工返校和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方案,建立学院“白名单”制度,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分类分层管理,所有入校人员均纳入“白名单”管理;加强重点人员管理和返校人员健康管理,并与南山区疾控中心、桃源街道办事处、大学城社区工作站、大学城管理服务中心、辖区塘朗派出所和大学城警务室等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密切协作;严格按照“一区分、双固定、一监控、双台账”原则,加强校园输入境外物品管理;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检查,对院内重点区域、公共场所定期进行消杀,保持校园环境卫生清洁。
11日当天,校门口设置临时等候区和健康观察区,食堂和校内外学生宿舍门口等地启用了“电子哨兵”,最大程度地保障师生健康安全。学院还推出了“云抗疫”微信小程序,以便师生快速完成“入校申请”“核酸打卡”“班车扫码”以及“核酸提醒”等流程。为防止人员聚集,同时快速精准地核验返校人员的健康和行程情况,学院特设三台智能防疫检测设备,通过入校“白名单”核验的师生方可通过设备检测,一站式完成粤康码、行程卡和24小时(市外返校48小时)的核酸阴性报告或落地检证明的核验。
消杀工作进行时
临时等候区和健康观察区
在校门口,防疫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进行行李消毒,发放防疫物资,并安排摆渡车从校门口“点对点”将大家送往所在宿舍楼。今日返校的同学们将在宿舍进行三日健康监测,在校内划定区域完成核酸“三天三检”。
校园摆渡车点对点接送学生
回到了久别的宿舍楼
“寒假回家前,我其实完全没有想到这次会离开学校那么久。”互联网+创新设计(IID)专业硕士生甘靖钊表示,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让自己原本的毕业计划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如今终于迎来了返校日,希望回到校园后能好好享受最后的学生时光。“回到学校,我首先看到的是由学院师生员工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辛勤地帮助返校同学进行行李消毒、‘双码’核验和防疫物资发放,并点对点将同学们送到宿舍,非常感谢他们为防疫工作的辛苦付出。”
暖心的防疫物资和慰问品
对久别校园的同学们来说,食堂里的饭菜香,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味道。为了让师生们吃得安心、生活放心,学院严格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做好食堂、饮用水安全监管以及清洁消毒工作。4月11-14日、18-21日两批学生返校及3天健康监测期间,大学城内所有食堂暂停堂食。
师生有序排队进入食堂
2022新年伊始,深圳市复杂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快速响应、主动担当,与2000万深圳市民一道,共同守卫城市、守护校园。在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在线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大学城的封控管理期间校园安全得到全面有效保障,一大批师生积极投身于社区抗疫一线志愿服务,大家用实际行动做到了“疫情防控不松懈、教学科研不停步、改革发展不放松”,共同吹响了清华人自强奋进的号角。
即日起至4月19日,我院继续保持全体线上教学,拟计划于20日起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符合返校要求的师生在教室上课,全程佩戴口罩、隔位就座。返校前已批准停课或延迟开课的课程正有序恢复课程安排。
对2022届毕业生来说,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一个特别的毕业季。特殊时期的他们,不畏困难、逆流而上,在复杂严峻的疫情时期仍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青春答卷。愿毕业生们怀揣着坚定的信念,让奋斗和执着汇聚成梦想的星辰大海,让青春的印记在珍贵的校园时光中熠熠生辉。
亲爱的SIGSers,返校快乐,欢迎回家!
文:叶思佳
图:黄萧嘉、万欣宜、李日添
学生记者:孙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