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开讲吧”三院校文化论坛第二期举办,邀请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校长、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办公室主任、中国湿地保护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孟祥伟女士为大学城师生作“遇见‘零’感源自然”主题讲座。
讲座现场
从一片滩涂到国家级湿地公园,在1000多种生灵的栖息地之间建立起全国第一所自然学校……华侨城湿地,繁华都市中的一块“绿翡翠”,究竟是如何发展成如今拥有完整生态系统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是如何践行“零废弃”和向大众传递“零废弃”的环保理念的?孟祥伟从深圳湾的发展变迁说起,以这个案例让大家了解城市发展和生态平衡的智慧。
接下来,孟祥伟介绍了从2015年开始启动的“零废弃”项目,该项目旨在缓解人类对自然的压力,同时探索解决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倡导资源循环利用,改善人们日常行为习惯。通过举办“零废弃”论坛,邀请国际环保专家分享“零废”经验,共同探索垃圾源头减量、废弃物再利用之路,并且向全世界发起零废弃行动的倡议。华侨城湿地还开展了一系列“零废弃”校园支持计划,辐射影响12000个师生家庭;建立“零废弃”社区试点,辐射社区3000多居民家庭,将环境教育、零废弃实践理念带入到家庭,学校及社区。
孟祥伟为大家讲授
在践行“零废弃”环保理念的过程中,华侨城湿地做出了诸多实践:2015年,提出“零废弃”的生态理念,利用废弃建筑材料、废弃的银合欢铺设园区设施及打造生物微栖地:自然里没有垃圾,只有循环。2016年,提出“还自然一个自然的状态”的理念,深化生境管理模式,提升生物多样性;实行“蚊虫不消杀,植被不作园林式修剪,晚上不开灯”的“三不”原则。2019年,提出全园教育,打造有温度的服务,360度无死角,多维度巡查,精细化管理。2020年,随疫情启动“微笑服务年”服务,同时“智慧湿地”升级。真正做到低碳运营,环境育人,将生态文明理念深度融入到日常管理与建设当中。
最后,孟祥伟指出,华侨城湿地将继续跟大众一起,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她以“永不止步,未来可期”作为结束语,鼓励大家为可持续发展增砖添瓦。
交流环节中,孟祥伟就“对零废弃的理解”“自然的启示”“生活中可以做什么”三个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启发式互动。来自大学城三院校的师生踊跃发言,畅谈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并纷纷表示将从理念落实到行动。
本次论坛为“开讲吧”——三院校文化论坛第二期。未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宣传与公共关系办公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宣传与公共关系办公室、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党委宣传部将继续集合三校优势资源,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系列讲座,在深圳大学城内建设三院文化资源的共享平台,创造更开放、更融合、更人文的校园文化环境。
合影留念
文:原洋
摄影:李铎
编辑:叶思佳
审核:陈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