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至24日,2023年清华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领军工程博士论坛在我院举办。本次论坛旨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工程高端人才培养新格局,搭建跨界交叉、产教融合的高水平交流平台,不断激发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以下简称“工博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工程创新能力。400多位专家学者、工博生导师、各年级工博生、全日制博士、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参加本次论坛,多位院士、专家为与会者带来一场内容丰富的知识盛宴。
本次论坛历时2天,以“卓励湾区,越凡领军”为主题,聚焦AI与大数据、低碳与新能源、健康与人居三个领域,设置了大会主旨报告、工博生分会口头报告、走进研究院—AI与大数据主题论坛、AI与大数据主题沙龙、实验室参观、工博生海报展示、工博生创新成果展示等环节,会议期间还穿插举办了校园晨跑、工博之夜、工博篮球友谊赛等文化体育活动。
左剑恶、康飞宇、江勇、李丘林主持(从左至右,从上到下)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材料研究院院长成会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数据与信息研究院院长张晓平,清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杨福源,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欧阳证、党委书记武晓峰,副院长康飞宇、左剑恶、马岚,数据与信息研究院院副院长宋健、江勇,培养处副处长李丘林等受邀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论坛各环节由左剑恶、康飞宇、江勇、李丘林分别主持。
姜培学致辞(由左剑恶代为宣读)
姜培学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一要点,并逐一描述清华大学为了响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在我国高端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及工程教育改革上所做出的努力。他表示,希望论坛能在大湾区科技创新氛围的牵引下,继续承载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深圳基因,与大湾区发展同频共振,充分发挥创新视野宽、创新水平高、创新资源多的地域与集群优势,书写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欧阳证致辞
欧阳证在致辞中回顾了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的发展历程,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在服务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期望全体工博生抓住历史机遇,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与产业及城市共同定义命题、定义时代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要求,在领域开创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深圳和中国的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刘昌胜(左)、陈湘生(右)作报告
大会报告环节,刘昌胜、 陈湘生分别围绕电子信息工程科技面临的挑战、创新生物材料、数智土木等前沿工程问题作主旨报告。
刘昌胜以“创新生物材料:支撑人类医疗方式变革”为题作报告,他强调了创新生物材料对人类医疗方式变革的重大作用,并对我国生物材料的研究现状和产业现状进行了阐释。他分享了生物材料推动创新骨修复技术、心血管支架、种植体、组织工程以及在应对老龄化骨修复等方面的重要突破和临床应用,展望了生物材料在组织再生领域的创新方向,并鼓励工博生要针对前沿工程问题选题,扩宽科研思路,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陈湘生带来“从智能岩土工程探索到数智土木工程的思考”主旨报告。他介绍了土木工程的发展历程、智能岩土工程的发展方向及其对数智土木工程的初步探索,陈湘生表示,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多学科的交叉背景下,现代传统土木工程将向数智土木工程方向转变。他还跟与会人员一起探讨了智能岩土工程的缺陷与不足,展示了数智土木工程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分会场现场
23日下午为工博生分会场的口头报告环节,25位报告人围绕“AI与大数据”“低碳与新能源”“健康与人居”三大主题汇报创新成果。报告特别邀请资深工程博士指导教师及行业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口头报告进行点评,会场上交流充分,提问踊跃,气氛热烈。
海报展示、成果展示现场
论坛按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及医药的工程博士培养类别展出60份海报及17项创新成果,展现了工博生在工程技术领域探索的新进展、新成果。
张晓平(左)、宋健(右)作报告
24日上午是“AI与大数据”主题论坛活动。江勇从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和科研平台等方面对数据与信息研究院(下称“数信院”)进行了介绍,他表示,数信院注重学科融合与产教合作,致力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进行深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张晓平在“关于数据、信息和机器学习”主题报告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AI的基本逻辑架构与目前机器学习的最新前沿进展。宋健报告了数信院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希望与工博生的工程经验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
杨福源、左剑恶总结发言
大会报告环节结束后,杨福源和左剑恶作总结发言。杨福源强调工程博士的培养不仅是在校内在课堂内的知识学习,更应该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注重朋辈间的交流学习,工博论坛就是这样的学习平台。左剑恶总结中指出,一篇高水平的博士学位论文应经得起外行的提问、大同行的质疑及小同行的拷问,他号召工博生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做学问,早日高质量地完成博士学业。
随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数信院实验室,工博AI大数据专委会举办了AI与大数据主题沙龙。
工博之夜、晨跑、篮球赛现场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在庄严的清华校歌中,工博之夜拉开帷幕,由工博生自主策划的晚会节目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
“无体育,不清华”。24日早晨,论坛组织了环校晨跑活动。师生在院旗、跑团旗及班旗引领下奔跑在南国校园,体验运动的快乐。
参与本次论坛的篮球爱好者还组成了北京联队、湾区联队和2023级联队开展了篮球友谊赛,在球场上酣畅淋漓挥洒汗水的同时,还能激励全体工博生以更加强健的体魄、饱满的热情、奋进的姿态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论坛合影
本次论坛是首次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博士论坛,论坛紧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求,希望促进工博生跨界交叉融合创新,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不懈努力。正如论坛主视觉中代表深圳城市精神的拓荒牛,我院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激励工博生们攻坚克难、勤劳务实、勇攀高峰、砥砺前行,努力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入学这几年,深感清华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得越来越好!”来自香港的工博生尚海龙说,很多年轻的科学家、优秀的实业家都希望能通过攻读清华工程博士学位,努力实现研究和产业新的交叉融合和发展飞跃。来自北京的蒋云同学说,这次论坛中不仅让他有机会聆听到院士和专家对其研究领域前沿问题的深刻分析,还给工博生们提供了个性化平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大家都收获良多。
供稿:工程教育中心
编辑:戴雨静
审核:陈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