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全国两会召开在我院师生中反响热烈,师生们自觉开启“两会时间”,通过多种渠道时刻关注两会动态,第一时间学习政府工作报告。
环境与生态研究院副院长、党支部书记、副教授李欢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要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作为该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者,他深受鼓舞。“这说明固体废物管理受到了广泛重视,也说明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任重道远。政府工作报告为从事固体废物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了明确方向,也激励我们高校的师生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奋斗,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人才,把固体废物治理工作提升至新的高度。”
材料研究院第一党支部书记、院长助理、副教授彭乐乐表示,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是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强心针,对于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信心和力量具有重要意义。“李强总理的报告中多次提及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基层教育科技工作者,我深感重任在肩,更须砥砺奋进。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我们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党建为抓手,做好研究院的本职工作、中心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党支部副书记、副教授曾楠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表示要不断强化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努力贡献科技创新成果,为学科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的要求,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党支部青年委员、助理教授耿洪亚说,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的峥嵘岁月,75年的翻天覆地,75年的举世瞩目,今年的全国两会显得更加意义非凡。“催人奋进的政府工作报告,使我更加期待见证和参与这个伟大时代的每一次进步,也让我深切感受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耿洪亚表示,作为清华人,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增强“四个意识”,在学科交叉融合、重大科学技术突破上努力贡献,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强化“旗帜”“标杆”意识,提升清华的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保持自信和从容,自强不息,创新前行,为清华新百年建设和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材料研究院助理教授周栋是一名新能源领域的科研人员,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这让他既备受鼓舞,又深深感到身上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经济回暖的大背景下,把新能源行业做大做强,实现技术突破、产业升级,对于国计民生至关重要。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将努力践行党员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为新能源行业做出更多技术创新、培养更好科研人才,为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材料研究院博士后田垚表示,在今后的科研和工作中,要以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为导向,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适应能源转型需要,敢于攻坚科研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两会开幕式上,田垚还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这种制度自信让我更加坚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这次盛会,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科研助理李月秋通过观看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坚定决心。“会议强调了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展现了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特别是对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的关注和部署,让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人民福祉的重视。此次两会不仅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激励我要在工作中不断进取,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工程师李丽军表示,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提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首先,要深入学习贯彻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认识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性,明确使命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其次,作为工程师,要配合推动课程创新,加强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国际竞争力。让我们在全国两会精神的引领下,紧密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共同努力,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而不懈奋斗!”
机关第三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张欢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力发展数字教育”,从两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我认为,发展数字教育,一方面要基于数字化技术,构建开放、互联、智能的学习环境,形成线上线下多模式的教学形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更均衡的覆盖,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建设更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深入渗透未来社会各个领域是必然趋势,因此要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同时还应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拓展到高校更多专业,培养更多跨领域人才。”
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2023级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生杨伊婷格外关注医药健康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强‘三医联动’,加快医保谈判节奏、动态调整医保目录,推动了一大批高价药、创新药以适宜价格纳入医保。”杨伊婷表示,时代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清华学子,要牢记嘱托,勇于创新,不断拼搏,研发更多“中国药”,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专业2023级硕士生王宇程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深受鼓舞。复杂的国际形势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身为信息技术专业的研究生,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国保证关键领域自主性的决心,也看到了近年来我国相关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我们当代青年生逢其时,应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在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级艺术硕士生骆丁祎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改革的要求,与其所在的艺术设计相关专业领域息息相关。“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创新方面,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和前瞻性思维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质量发展需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引领产业不断迈向更具竞争力的阶段。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我们有责任发挥艺术的力量,为祖国建设和文化事业的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身为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生党员,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推动绿色发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2022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梁柱说,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化环境领域的原始创新研究,推动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我将更加深入地把握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时代脉搏,努力在绿色发展道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推进科技创新方面的立法是2021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生王广澳在此次全国两会中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大会发言人娄勤俭提到“任何一项已知的技术,要卡是卡不住的”,更加激发了他努力学习的决心。“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深知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也深感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将继续努力,以实际行动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添砖加瓦,为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而不断奋斗!”
2022级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生邓康祉分享了政府工作报告中三个与自身联系深刻的要点,即固体废弃物循环经济、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保护、新质生产力发展。“我研究的领域是生物质燃料电池,通过将生物质固体废弃物转化为电能,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为绿色能源开发提供新思路。另外,此次两会再次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深耕科研,还要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社会带来更直接的环保效益。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示,如何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提升生物质燃料电池等绿色技术的效率和普及度,也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2023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生秦诗雨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重要议题,关注环境保护、教育事业、扶贫工作等多个领域。代表们就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展现了团结一致、务实进取的精神,将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希望中国能够在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为全体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和未来。”
2023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汪旋表示,全国两会上涉及科技创新、水利建设等议题,对于国家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时代给我们的考题,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将关注政策动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到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年力量!”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国家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不但加深了党员同志对党中央领导决策部署的认识,也吹响了青年学子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的奋斗号角。”2022级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生杨赏娟是深材硕222党支部书记,她表示,自己要在新时代的旗帜下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确保实现高质量党建,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作为青年学子,牢记使命担当,深耕科研重难点,在科研道路上坚持守正创新,久久为功。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贡献青年学子的智慧和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院师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汇聚力量、激发干劲,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教工办、学工办
编辑:叶思佳
审核:陈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