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31

清华SIGS在2024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斩获佳绩

近期,2024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评审结果正式公布。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参赛团队共获得“日内瓦城市奖”、大会冠名的“杰出创新奖”与“特别嘉许金奖”各1项,金奖3项,银奖3项,铜奖1项,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

林琳团队接受来自组委会的日内瓦城市奖表彰

环境与生态研究院林琳副教授团队的“以电池用磷酸铁为目标的城市污水磷资源回收新技术”项目荣获大会备受瞩目的“日内瓦城市奖”、大会冠名的“杰出创新奖”与“特别嘉许金奖”。该技术通过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将市政污水中超过90%的磷资源富集至污泥中,并通过绿色低碳的生物发酵与产品精炼手段,高效稳定生产满足现行电池行业质量标准(标准号HG/T 4701-2021)的磷酸铁产品。以该磷酸铁产品为原料所制备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其放电容量及循环稳定性可媲美市售商品。与现有工艺相比,该发明成果将传统磷酸铁生产成本降低约20%,将污水磷资源回收的经济效益提高5倍以上,有助于推动全球磷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循环利用。该项目不仅获得了国际评委的一致好评,其创新技术还吸引了来自沙特阿拉伯、瑞士、泰国等多个国家的用户进行项目咨询与合作。

林琳团队线下参展照片

 “电网闪络预警系统与智能绝缘子”项目获奖证书

海洋工程研究院王黎明教授团队负责完成的“电网闪络预警系统与智能绝缘子”成果获金奖。该项目通过实时监测电网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闪络风险,并在故障条件下发出预警,从而大幅降低闪络发生的概率。项目成果对有效提升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减少故障损失,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参展的智能绝缘子及闪络预警系统集成了高精度泄漏电流传感器和气象传感器,能实时采集绝缘子表面的泄漏电流和环境温湿度数据,具有边缘计算能力,植入了成熟的污秽监测评估模型,可将传感器直接采集的泄漏电流、温湿度数据和现场安装调试时外绝缘参数进行整合运算,得出绝缘子表面电导、等值盐密、预测污闪电压计算结果,并将以上结果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云平台,进而指导运维工作。项目成果在展会上获得了专业评委和众多参展人士的高度认可。研究团队包括王黎明、曹彬、尹芳辉、赵晨龙、张福增、杨代铭、杨小卫等

王黎明团队“电网闪络预警系统与智能绝缘子”项目研究成果

金欣(左3)团队与项目研究成果

数据与信息研究院金欣教授团队的“用于无人机的超能见度远程散射成像技术”成果获金奖。该项目发明了一种远超人眼能见度的长距离散射成像系统(UVLR),突破了大气强散射下的成像难题,在千米级重建距离下使视觉能见度提升了4倍,可为无人机在极低能见度条件下提供清晰的视野,确保其在起飞、着陆、巡检、低空投递等作业中的安全和高效运行。该系统可部署于多款无人机,具备经济性、轻便性和适应性,对于推进无人机在低空运输、电力巡检、交通监控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曲钧天团队项目获奖证书与曲钧天(右图左3)参与现场评审环节

海洋工程研究院助理教授曲钧天团队的“面向复杂操作任务的多模态刚柔耦合智能抓取系统”项目获金奖。该项目针对现有刚性与软体机械手各自存在的技术瓶颈与挑战,原创设计了刚柔耦合结构和机械手抓吸一体功能,巧妙结合两者优势,实现了跨重量、刚度、形状、尺度等多个维度的物体抓取,并获得了可靠的操控精度。该抓取系统为高性能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全新思路,有望作为一种通用平台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勘探、工业生产、人机交互等多个场景,特别是在海洋勘探领域,这一技术能极大提升对深海环境的适应性和操作灵活性,使机器人在复杂多变的海底非结构化环境中执行精确的采样、安装或设备维护任务,助力国产化海工装备的自主研发。

数据与信息研究院先进制造团队的冯平法教授、冯峰副教授课题组基于与厦门金鹭公司、中航工业成飞公司等单位的合作研究完成的“用于极度锋利切削刀具的监控设备”成果获得银奖。该成果针对锋利刀具磨损检测方法这一制造业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开展了专用设备研发,发明了一种基于正交定速切割纤维的锋利度测试仪,并借助该仪器深入研究了芳纶纸蜂窝加工直刃刀的全生命周期演化过程。这项工作解释了该仪器测量的机理,并基于机理提出了表征刀具钝化程度的无量纲参数,经研究表明该参数具有测试准确度高,测量表征尺度大的优势。这一方法被用于刀具全生命周期特征提取,并取得了较好的工业应用效果。

冯平法、冯峰课题组完成的“用于极度锋利切削刀具的监控设备”成果

李星辉团队项目获奖证书及展参展现场

数据与信息研究院李星辉副教授团队的“面向强遮挡场景的单帧完整点云重建方法和系统”成果获银奖。数字光栅三维投影测量技术由于其非接触,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先进制造领域。由于光的传播特性,目前强遮挡场景的数字光栅三维投影测量快速三维重建技术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院李星辉团队首次提出了一种深度学习驱动的单帧数字光栅投影快速双视角完整三维点云重建系统(DL_DPSL),其由两台投影仪、一台相机、移动底盘、机械臂、基于物理监督的multi_path F2P(光栅到绝对相位端到端预测)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共同构成。该系统实现了基于单帧相机图像的两个投影视图的快速三维重建,解决了强遮挡场景下的阴影和遮挡问题。

李星辉(右1)及其团队团队在日内瓦展会现场与评委合照

环境与生态研究院林琳副教授团队的“灵活持久三维电极高效过滤水净化系统”获银奖。该成果通过兼具高活性与柔韧性的三维电极材料创新设计,制造了集过滤、电吸附和电催化氧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净水装备,显著提升水处理效能;并利用创新的电极反冲洗与再生手段,将系统使用寿命延长至市售商品的10倍以上,可满足家庭水净化和工业废水处理的多种需求。这一项目不仅赢得了国际评审的一致认可,还吸引了来自法国、泰国、印度等多个国家企业进行合作咨询,展现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供稿:科研处

编辑:戴雨静

审核:陈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