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返回
培养处召开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座谈交流会

发布时间:2012-10-29

10月25日上午,培养处在A415会议室召开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座谈交流会,来自各学科的教师代表和培养处各科室人员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由培养处副处长孙春柳主持。

在会上,培养处处长王蒲生指出教学质量是我院快速发展和形成特色的基础,并介绍了我院近三年课堂教学评估总体情况及各排位段所占比例情况,提出提高教评排位中后25%的课程,是提高我院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点。

随后,来自我院各学科的教师代表围绕如何提高我院课程教学质量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缪立新老师谈到,教师应在课前充分备课、课堂上条理清楚、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是关键;教学要动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王晓浩老师认为,提高课程质量,学科这个大团队很重要,学科可聘请校本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来院上“示范课”;也要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相互切磋。廖庆敏老师表示,应多渠道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形成课程反馈机制。夏树涛老师认为,应建立健全教学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具体量化指标。其他与会老师还指建议,通过专家听课、收集学生意见反馈等方式,反馈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帮助教师提高授课技巧或改进上课环节等。对于责任心不强,授课不认真且多次评估排位靠后的教师,应考虑暂停其授课资格。建议将每学期教学评估成绩通知到本人及各学科负责人,学科可多督促多帮助。

会议最后,我院副院长胡洪营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提高我院课程教学质量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教师的投入与态度是关键,全身心的投入和积极负责的态度是每位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关键。第二,多项交流互动是基础。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最有发言权,所以要增进学生与任课教师、与学科、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多渠道听取、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第三,学科层面上的工作是保障。每个学科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和对任课教师的指导都比教学管理部门更加专业,所以学科应作为课程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加强课程质量的监管力度,这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保障。

会后,培养处又召开了内部会议,对会议中教师代表重点提出的课堂情况反馈问题,做出具体部署。首先,后两周内,分三个层次展开一次课堂教学情况反馈活动,具体为:培养处针对往年教评结果不理想,目前正在授课的课程组织学生座谈会;各学科针对本学期本学科开设的课程组织一次学生座谈会,培养处负责各学科的联系人列席;法律硕士、金融硕士和艺术硕士按专业学位组织一次学生座谈会。通过三个渠道重点了解前八周教师上课情况,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改进后几周的教学。其次,会后认真总结本次座谈交流会中教师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深入完善此项工作,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形成具体办法,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文/赵晶 摄影/杨昊)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