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我院首届新能源学科建设研讨会暨清华—中广核科技协同创新之联合实验室启动仪式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系柳百新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一处处长朱旺喜,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刘锦,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束国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汪小琳,清华大学副校长姜胜耀,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康飞宇,清华大学电机系党委书记赵伟,清华大学材料系主任张政军,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人事处等相关部门和电机系、材料系、机械系、核研院、深圳研究生院等相关院系代表,以及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核工业南京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核工业格林水处理有限公司、苏州热工院等单位代表出席了活动。
我院将于2013年起招收新能源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
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和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发展清洁能源、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是当务之急。当前,低碳发展的时代即将来临,围绕低碳经济的能源技术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各国抢占的制高点。新能源和再生清洁能源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中确定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中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质、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等六类新能源产业,并鼓励在深院校开设新能源领域及关联学科。与国内外如火如荼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相比,新能源学科尤其是综合性的新能源学科在国内外属于比较新的学科领域,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依据深圳市和国家产业发展状况,依托清华大学和清华深圳研究生院原有相关学科研究基础上,建设新能源学科,为国家和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源头创新能力突破、高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抢占世界新能源产业制高点、加快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0年11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新能源学科建设项目”获得了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紧扣当前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学科包括能源管理、化学电源、储能材料与器件、智能电网、核能与核材料、生物质能与资源化等七个领域,其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新能源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新能源经济、能源管理、新能源技术和基础理论、新能源科技教育和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在深圳市和清华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的准备和建设,2012年5月,清华大学同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自2013年起每年招收30名新能源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
11月6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召开首届新能源学科建设研讨会,旨在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交叉学科建设工作,促进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会议就新能源交叉学科硕士学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新能源学科建设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2010年,在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引进了以康飞宇教授为带头人的能源与环境材料创新团队。2012年,康飞宇教授发起并担任首届世界低碳城市联盟主席。目前,在新能源学科建设方面共有58名教师,其中全日制教师31名,双基地教授27名。每年为企业短期培训人员300余名(风能与太阳能维护,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电动车技术,智能电网,核能、低碳技术)新能源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维护人员。
“核材料及服役安全联合实验室”瞄准核电建设自主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化石能源储量有限,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核能作为清洁能源可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部分替代化石能源,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
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核事故,核安全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空前关注。基于安全考虑,我国在福岛核事故后出台核电“国四条”,并对全国核设施的安全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检查,对在运行核电站安全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升级建议。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按照这一主导思想,在中国核电已基本掌握二代核电技术的基础上,我国正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并建立完善的核电综合设计研究开发平台。2012年10月25日,中国核电建设审批重启,核电发展再获重大契机。
成立于2004年的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是我国首家专业化的核电工程建设和管理公司。也是在设计及设计管理、采购及设备监造、施工管理、调试启动四大板块业务最齐全的核电AE公司。公司目前在建核电机组的数量和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基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在核电设计、建设、运营领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条件、清华大学在核材料学科已有的研究基础,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材料系依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筹建“核材料及服役安全联合实验室”, 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在人材培养、科研开发及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紧密合作。
11月6日,清华—中广核科技协同创新之联合实验室启动仪式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举行。启动仪式由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康飞宇主持。在热烈的掌声中,清华大学副校长姜胜耀、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束国刚为联合实验室揭牌。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蒋宇扬,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学清,核工业南京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苏核工业格林水处理有限公司和设备项目部总经理张年伟在实验室项目启动签字仪式上签署合作协议。
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有利于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在核电站安全与核材料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创新能力,有效结合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在核电建设、核电材料工程实践方面优势,对于清华大学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相结合,以及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在核电安全、核材料研发及其相关领域开展战略性的科研工作均具有重大意义,其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具有一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实验室。通过科技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合作交流等工作,联合实验室将极大地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清华大学副校长姜胜耀在揭牌仪式上表示,此次清华大学与中广核集团的合作,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的协同,通过“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的良性互动,不仅能够壮大清华技术研发力量,更加速了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工程实际应用的过程,相信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必定能够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更多成果。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束国刚在致辞中说,该实验室是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首个与高校组建的联合实验室,是为进一步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充分借助高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资源,打造核电装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迈出的关键一步。
11月5日,在喜迎“十八大”之际,深圳市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并出台了最新的“1+10”政策文件,这是深圳新时期努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将对深圳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深圳市科技创新大会之后举行首届新能源学科建设研讨会暨清华—中广核科技协同创新之联合实验室启动仪式,也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致力于促进协同创新、源头创新,更加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决心和举措。(文/陈超群 摄影/杨昊、张子卿)
图为活动现场
图为出席实验室揭牌仪式的嘉宾致辞
图为姜胜耀副校长与束国刚总经理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图为实验室项目签字仪式
图为新能源学科建设研讨会上嘉宾致辞
图为联合实验室建设研讨会现场
图为新能源学科课程主讲教师介绍课程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