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返回
“提高社交 享受独处”心理讲座举办

发布时间:2013-03-28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均衡独处与社交两种生存状态,让同学们学会更好地与自己相处,在独处中找到自己的出路,3月25日晚,心理辅导中心特邀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倪士光老师在C1-202开展了一场“如何与自己独处——独处与出路”的心理学专题讲座,讲座由心理辅导中心李丹老师主持。

后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肯·威尔伯的“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理论”指出:人有两种基本的生存状态——独处状态与人际交往状态,即人要么是独处,要么是和他人在一起。作为国家自行车队、国家击剑队、河南赛艇队等运动队心理教练,并全程参加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心理服务工作者,倪士光老师结合我国顶尖竞技运动员的心理辅导经历,从多样化的职业背景,为同学介绍了匮乏性、维持性、充实性三种独处状态及纠缠性、维持性、通心性三种人际交往状态与我们生活状态的关系,引导同学们处理好独处与人际交往的均衡。本场讲座的主要内容有:两种生存状态的失衡、生存状态的改变、你是哪一种独处、独处与防御机制、独处与应战机制、如何拥有充实性独处等。

倪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现场互动,激发了同学对充实性独处和通心性交往的向往,他提出的“入世的行为,出世的态度”的理念,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蓝刘懿)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