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教授,光盘中心前主任、我院返聘教授潘龙法教授,光盘中心副主任陆达教授到访我院,在先进制造学部召开了光盘中心(深圳)全体教师工作研讨会。研讨会上,施路平教授还作了题为《信息存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学术讲座。先进制造学部主任王晓浩教授主持研讨会,先进制造学部全体师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中,施路平教授从活字印刷、胶片、留声机等原始信息存储方式引出讲座主题,讲述了目前信息存储采用的硬件存储、光存储、磁存储等方式,分析了人类社会对信息存储朝着高密度、高速度、长寿命的非易失性存储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然而,目前存在的信息存储方式存在“极限”,而人类对于将来海量的信息有着更高的存储要求,施路平教授介绍了他从人脑得到的启发——类脑存储器,提出通过模拟人脑的分层结构实现信息存储的一大飞跃。在场师生对“类脑存储”产生很大兴趣,与施路平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访问期间,施路平教授、潘龙法教授和陆达教授一行参观了光盘中心(深圳)实验室和我院的产学研基地,并与先进制造学部光盘中心(深圳)实验室全体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从国家需求和产业发展层面的研究重点。
施路平教授曾在德国弗朗荷费应用光学和精密仪器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新加坡科学院数据存储研究院高级研究工程师、主任研究工程师、科学家、资深科学家、光学材料和系统实验室主任、非易失性存储器实验室主任、新加坡科学院人工认知存储器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包括信息存储、人工认知存储器、自旋电子学、集成光电子学、纳米工程等,是人工认知存储器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文/徐杰、程雪岷 摄影/雷宇)
图为施路平教授在讲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