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深圳中细软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CEO、深圳知识产权联合会副会长李飞应邀来我院作题为“知识产权与城市未来”的讲座。讲座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何隽副教授主持。李飞先生通过诸多鲜活的案例,从“弹丸之地,惊世能量”、“知识产权,三早三多”和“未来之路,任重道远”三个方面对深圳市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讲座伊始,李飞通过对比深圳市和北京、上海、广州等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土地面积大小和产业发展状况,从地均GDP、人均GDP、税收结构、企业密度、PCT国际专利数量等多个指标,全面总结了总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市依靠创新创业产业迅速崛起,迸发出“惊世能量”从而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奇迹的历程。
随后,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相关案例,李飞总结了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三早三多”的特点。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市场经济发育早,创新创业产业发展进程快,因此知识产权产出数量较多。近年来,深圳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高速增长,截止2016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维持6年以上的高质量有效发明专利占总量73.84%,位居全国第一。由于深圳市开放早、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早,深圳市知识产权骨干示范企业相对较多,但同时也存在企业国际化步伐早,接触国外贸易企业多,因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贸易摩擦多的特点。李飞预测,随着市场的全面开放和深化实施“走出去战略”,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将不断增加,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计将会进一步增加,深圳将成为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发地和诉讼预发地。
最后,李飞总结了当前深圳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专利整体质量“三个不平衡”、知识产权金融领域发展存在“六个堵点”、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等问题,提出要按照“大、快、严、同”的原则,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保护,同时要着力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力争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在解决堵点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产权金融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他认为,知识产权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诚实、创新、守信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发展并完善深圳市知识产权产业需要在未来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的土壤,完善知识产权高端服务,实现知识产权储备与人才储备同步发展。
演讲后的互动环节,现场同学就PCT(专利合作条约)、企业创新能力、深圳知识产权发展存在的风险、知识产权产业如何为个人进行服务等问题与李飞先生进行深入的交流。
此次讲座是“知识产权+”系列讲座本学期第一场,选修“知识产权法律及实务”的同学和相关社会人士参与了此次讲座。讲座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莫兴武 摄影/董至恺)
图为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