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返回
“生命科学新进展与知识产权挑战”讲座举办

发布时间:2017-10-19

10月14日,华大集团知识产权总监、深圳基因产学研资联盟知识产权委员会秘书长邢伟应邀来我院作题为“生命科学新进展与知识产权挑战”讲座。讲座由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何隽副教授主持。

邢伟长期从事知识产权布局、风险控制、纠纷处理,在知识产权相关投融资、IPO、并购与重组等方面有丰富经验,他在讲座中对测序技术的发展、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形势下生物领域面临的知识产权挑战做出了详尽分析。

邢伟结合工作背景,就近60年来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作了讲解,介绍了基因组的构成、测序方法的发展历程,对不同方法的优势和局限做了分析,并对测序技术在人类疾病和动植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输出作了介绍。他通过详实的案例和具体的方法技术从产前检测、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疾病易感基因筛查、个体化治疗、病原体检测、宏基因组、身份识别和分子育种等8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邢伟还详细介绍了NIFTY无创产前基因产前检测、Oseq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Ose-T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检测等相关技术。

现场同学们就测序技术的应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与邢伟展开了讨论。在畅想未来发展时,邢伟表示,测序技术将在DNA、RNA、蛋白质、荷尔蒙、维生素和微生物的测序上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将更了解自己的患病缘由,随时随地监控健康。在基因编辑、定制婴儿、基因医疗和延长人类寿命上,技术发展也将对人类福祉做出贡献。与此同时,他指出,测序成本要持续下降才能惠及到每一个人,并且测序技术若想成为常规检测,首先就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这项技术。

接下来,邢伟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生物领域知识产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指出,国内知识产权体制已经渐渐发展和完善,但是仍有不足。中国近十年在生物领域相关专利的申请虽然在数量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缺少能与美国抗衡的核心专利,许多基础专利几乎全掌握在美国的公司或大学手里。另外,中国0.4%成果转化率和国外的3%比起来,仍旧有很大的差距。邢伟表示,中国专利申请现在正处在一个由数量向质量转折、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关键节点上,加上国际社会在生物领域缺少通用性标准,所以在这个战略机遇期,中国不仅要提升专利价值,更应该直面挑战,以充分的战略耐心,积极地参与到标准化组织中,引领行业标准的制定。最后,邢伟对华大基因作了简要介绍。

讲座互动环节,现场同学就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知识背景和能力要求等问题与邢伟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讲座是我院“知识产权+”系列讲座本学期第二场,选修“知识产权法律及实务”的同学和多位相关社会人士参与了此次讲座。讲座反响热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龚桂良)

 

图为邢伟先生作讲座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