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央秘书处获悉,由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学院)等单位提出的《城镇分散式水回用系统设计》(Water Reuse in Urban Areas —Guidelines for decentralized/onsite water reuse system: Design principle of a decentralized/onsite system)和《城镇水回用污水再生处理反渗透脱盐系统设计》(Water Reuse in Urban Areas —Guidelines for reclaimed water treatment: Design principle of a RO desalination system of municipal wastewater)两项国际标准提案得到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西班牙等成员国的一致肯定,已于近日通过了ISO水回用技术委员会(ISO/TC 282 Water reuse)组织的为期3个月的立项投票。
水资源短缺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水回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水回用实践,但该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却远远滞后于实践。水回用(污水再生利用)的模式主要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利用模式,两种模式相互补充,可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与回用效率。由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学院)牵头组织编制的集中式水回用系统设计和管理两项ISO国际标准已进入出版发布阶段。这两项新标准提案的立项通过,对分散式水回用系统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适应水回用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需要,促进水回用领域国际化业务的健康发展,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学院)等单位联合日本和以色列等国专家,于2013年推动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水回用技术委员会(ISO/TC282 Water Reuse),并决定下设再生水灌溉利用(SC1)、城镇水回用(SC2)和水回用绩效评价(SC3)等3个分委员会。2014年,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学院)等单位联合承担ISO/TC282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胡洪营教授任城镇水回用(SC2)分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还承担了国际标准化组织/水回用技术委员会/水回用系统风险与绩效评价分技术委员会(ISO/TC282/SC3)第一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积极负责和组织国际标准化活动相关的国内技术对口工作。
自2013年以来,中国工作团队积极组织和参与了水回用标准制定的一系列讨论、活动和会议,取得了丰富成果。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学院)等单位提出的城镇水回用国际标准体系框架,为解决国际标准领域水回用标准缺失、统筹协调不足、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程度不高、方法不统一等问题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成为城镇水回用领域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陈卓)
图为胡洪营教授在ISO/TC282第五次全体会议(西班牙马德里会议)上作ISO/TC282/SC2主席报告
图为中国工作团队代表参加ISO/TC282会议现场
图为ISO/TC282各国与会代表参观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