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在能源与环境大楼报告厅作题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及其意义”的主题报告。报告会由我院院长康飞宇教授主持,150余位师生聆听了报告。
薛其坤院士介绍了霍尔效应发现的历史及发展历程。1879年,Edwin H. Hall发现了霍尔效应。1980年,德国科学家Klitzing发现了量子霍尔效应。1988年,物理学家Duncan Haldane提出可能存在不需要外磁场的量子霍尔效应。2013年,由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此外,薛其坤院士还介绍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科学界对于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的认可和极高评价。
报告最后,在场同学就凝聚态物理学、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问题与薛其坤院士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互动。薛其坤院士鼓励同学们在科研工作中要充满自信、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努力,继承清华传统、勇担历史责任。
薛其坤,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表面物理学、自旋电子学、拓扑量子物理和高温超导电性等,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和2011年)、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2010年)、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11年)、陈嘉庚科学奖(2012年)、求是杰出科学家奖(2014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4年)和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2016年)等奖项与荣誉。(文、摄影/李彤宇)
图为薛其坤院士在讲座中
图为康飞宇教授主持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