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返回
“洞察中国:中外青年同走改革开放之路”全球胜任力社会实践活动举办

发布时间:2018-05-07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校研团委与我院团委合作举办了“洞察中国:中外青年同走改革开放之路”全球胜任力实践活动。

5月2-4日,在校团委副书记、研团委书记赵璞的指导下,我院团委常务副书记郝治翰带领来自我院、公管学院、社科学院、工业工程系等院系的十一国青年在深圳重温“春天的故事”。25名中国学生与来自巴基斯坦、法国、德国等10个国家的18名国际同学以“1+1”协作模式一同调研我国改革开放的建设成果,在实践中了解中国模式,感受中国力量,探寻中国智慧。

此次实践活动是我院“激荡四十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院首次尝试与校本部合作举办国际胜任力主题社会实践,43名实践成员中,有24名来自校本部(校本部外籍学生10名),19名来自深研院(我院外籍学生8名)。

深圳是本年度“洞察中国”全球胜任力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站。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创新型城市,这里孕育了许多世界级的高新企业。地图上点点星光般炫酷的微信用户实时展示、薄如蝉翼的柔性显示屏、能够自动跟拍的无人飞行器、可以遥控的新能源汽车……走访企业的过程中,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黑科技”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在场中外学生对“中国制造”的印象。

为从制度设计层面探求“深圳模式”成功的原因,实践支队来到深圳市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处、规划处等八个处室的代表对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规划等进行简要介绍后,同学们期待已久的提问环节开始。“深圳的发展经验,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不做运动员,也不当裁判员,我们只提供服务,这是我们最重要的秘诀。”规划处的负责人表示。

先进的制度离不开基层的认真落实。为了进一步探究深圳成功的原因,实践支队走进沿山社区,从更细微具体的角度探索“深圳模式”。在沿山社区,赵璞老师点明了安排社区参观的用意所在,“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何将人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是个关键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模式的成功依赖于基层组织,而基层治理的基础在于党建。基层组织是观察中国治理模式的绝佳窗口。”

“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殷切希望。

为了提升实践活动的深度, “洞察中国”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加入了中外青年共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环节,中外青年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框架,对各自国家在以上方面的表现进行交流。同学们结合总书记关于“知行合一”的讲话和此次实践的经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感受到这一理念在引领中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一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活动即将结束之际,实践支队成员爬上莲花山,在邓小平同志的雕像旁缅怀改革先辈,眺望深圳全景。这是我院团委首次与校研团委一起合作举办的国际胜任力主题学期中社会实践。此次实践包括政府座谈、社区走访、企业参观、读书分享,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目不暇接,各国文化交相辉映;政策试点、企业家精神、服务型政府,中国智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王洋、马艺银、汪扬澜 摄影/郭中秋)

图为“洞察中国”全球胜任力社会实践——深圳之行全体人员合影

图为实践支队参观访问前海自贸区

图为实践支队参观高新企业

图为实践支队成员赴深圳市发改委座谈

图为实践支队走访沿山社区

图为中外学生在我院K楼共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