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号上午,作为新生强化周系列活动之一,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乌兰察夫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8级新生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深圳担当”专题讲座。
乌兰察夫教授讲解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形成、特点、意义以及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担当。他强调,当前启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战略决策,是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一直肩负着“国家道路和特区探路”和“国家战略与特区担当”的使命。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有活力的城市,带头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路径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和发展的需求和冀望,也是深圳继续发挥改革开放示范效应的使命与担当。
乌兰察夫教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大难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因此,制度创新、突破体制和机制的壁垒,让各种要素流动配置、释放活力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是一个经济战略布局,更是一个创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乌兰察夫教授认为,深圳作为改革开发最早的城市禀赋着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和示范作用,要继续保持和发挥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政治勇气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深圳地处两种制度交汇的最前沿,全面深化深港合作,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进行跨制度实验,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率先进行局部探索和重点突破,“前海自贸区”和“落马洲河套地区”是首选平台和重点区域,利用两种制度的差异,进行跨制度的示范创新,实验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制度机制和政策措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经济和制度安排。
乌兰察夫教授的演讲观点鲜明,内涵深刻,材料鲜活,言之有据,使初来乍到的新生们对深圳这座创新之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良好的印象。 (文/闻深 摄影/燕秀 宋晓光)
图为乌兰察夫教授在讲座中
图为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