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发布时间:2019.03.26

“香港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讲座

3月21日下午,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香港独特优势”系列讲座之“香港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深圳市科学馆9层会议室开讲。讲座邀请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副总裁黎少斌担任主讲嘉宾。深圳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原市委副秘书长杨建和,深圳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主任李松,香港中联办教科部原处长张汉雄,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副主任曹二宝教授,中心秘书长杨君游、兼职研究员宛军老师出席,来自深港两地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及社科界百余位代表汇聚市科学馆,参加了本次讲座活动。

图为讲座现场

讲座中,黎少斌介绍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HKPC)的定位和重要职能,着重介绍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是如何利用香港政府的财政资源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与内地不同,香港政府对企业只管注册和破产清算,在企业运行期间,香港政府并不对企业本身或企业运营活动进行政策倾斜或帮扶工作。对于中小企业使用科研成果或专利,香港政府通过生产力促进局提供项目研发、技术转移、产品检测、人力培训、市场试效等多方面的扶持政策和咨询服务。对于刚从大学获得学位到中小企业工作的研发人员,香港政府通过生产力促进局提供两年的工资补助,帮助中小企业引进人才、降低成本。作为香港政府设立的非盈利、中立的工业支援机构,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更贴合香港中小企的技术成果转化需求,遵循创新科技从基础研发、技术转移到工业应用的发展路线图,为香港中小企业提供生产技术、管理顾问及人力培训等一站式创新基础服务,协助香港高增值产品及服务的发展,提升香港在高科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图为黎少斌副总裁演讲

黎少斌介绍了香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整体制度安排与内地的不同。内地的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主要由高校直接与企业对接,而香港高校主要做基础研究,鲜少科研成果转化的工作。香港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直接去做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力有不逮。鉴于此,香港政府在创新科技署之下设立七个法定机构,承担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职能。生产力促进局是其中历史最悠久,实力和效果都比较突出的一家机构。正因为如此,生产力促进局对高管和所需科研人员的资质要求,不同于高校,不仅要求学高历,还要有企业高管或有关工作的经历。黎少斌先生自2018年6月起,担任香港生产力局副总裁,在此之前,黎先生在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通用电气集团工作近22年,有着丰厚的企业运营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经验积累。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香港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独特优势。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其中定位湾区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而香港的科技发展定位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黎少斌表示,这凸显着香港在大湾区科技创新建设与发展的中心地位。

在互动提问环节,现场听众就“在大湾区规划纲要的指引下,深港科技创新如何有效合作,形成互惠互利,高效运作的生态体系”,“内地企业和创新创业者是否也可以享受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帮扶政策和相关服务”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内地企业之间如何构建更加切实有效的合作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和探讨。

3-26-1.jpg

图为与会嘉宾合影

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香港独特优势”系列讲座自2018年10月初开讲,已举办了八讲,邀请了香港社会各界有影响的知名人士主讲香港在经济、贸易、技术转移、文化发展和国际法律仲裁等专业服务方面为内地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探讨香港与内地“拼船出海”的平台和机制问题,吸引了现场和网络观众3000余人。今年3月以来,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携手深圳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联合主办这一系列讲座,致力于推动大湾区科技研发力量和智力人才的集聚和交流,用实际行动落实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规划。 (文/郭亚楠 摄影/黄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