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我院2019年寒假社会实践答辩会暨成果分享会在能源环境大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由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办公室和院团委主办,并得到清华“行胜于言”创新实践校友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行胜于言”基金理事长朱方,北京市中伦(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权益合伙人、清华深圳研究生院校友会副会长、法硕同学会会长刘永,广东湾区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行胜于言”基金理事司贤利,成都市金堂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公务用车管理科科长伍婧应邀出席。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武晓峰,研工办主任周倩,物流与交通学部工作组组长高本河,研工办副主任詹多彦,院团委书记、就业办主任梁大伟,心理辅导中心主任张华等出席了本次答辩会。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以“勇担复兴大任,争做时代新人”为总主题,紧密围绕“科技强国梦,建功新时代” “聚焦行业前沿,引领创新发展” “不忘初心七十载,美好生活在基层”三个子主题,由221名学子组成的23支队伍奔赴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实践活动。同时,深研院首支海外实践队伍前往埃塞俄比亚进行科创交流,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南国清华学子风采。
答辩前,武晓峰首先对地方各级政府、各方校友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走出校门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同时,他为学生如何在有限的寒暑假时间内“做贡献”提供了思路——在紧扣社会热点基础上,紧密围绕当地需求,做好资料的调研和经验的传承,为社会实践基地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
图为武晓峰开场致辞
经过材料评审和预答辩选拔,本次答辩会中共有13支实践队伍进行了精彩的实践成果总结和分享。其中,四川简阳实践支队依托成都市“东进”战略和天府国际机场的建设,就简阳市发展临空经济区的实施路径进行深入调研;首支海外实践队伍——埃塞俄比亚实践支队以“Innovate with Shenzhen(与深圳共创新)”为主题,结合埃塞俄比亚当前开放的科技发展态势,赴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创业与文化等相关内容的交流与调研活动;浙江温州实践支队以温州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夹缬技艺为实践背景,考察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现状;河北雄安实践支队以雄安新区的百年大计为背景展开调研,期间与河北选调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为突围答辩分享会的现场
经过材料打分和答辩打分,本次答辩会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组织奖4名。
附表1 深研院2019年寒假社会实践获奖情况
图为嘉宾为各支队代表颁奖
在总结点评中,朱方表示,本次社会实践的参与同学广泛,实践成果显著。从考虑农村电商新形势到发展STEAM教育,从抓住风能向沿海转移的新趋势到夹缬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等,清华学子关注社会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增强。他还强调,实践主题应当更加注重社会热点,要对广大民众的关注点有所回应。朱方认为中国具有社会实践的良好传统,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是一条补充自我的良好途径,他鼓励同学们利用空闲时间多走出去开阔眼界、打开心胸、锻炼才干。(文/高超 摄影/曾晓婕、程景岱)
图为朱方作总结点评
图为获奖支队代表及实践部工作人员与评委老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