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学风是清华大学的立校之本,是学校传统底蕴、治校风格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师生精神面貌的全面反映。为集中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和讨论,凝聚共识,在新时代弘扬清华学风优良传统,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建设优良学风校风, 4月10日下午,深无研16班、深自研18班在我院J楼212教室与位于贵阳的清华-贵州大数据实践教育基地的深数据硕18班联合开展了学风建设专题讨论会。研工办张华老师在深圳,学校自动化系王焕钢、黄海燕老师在贵州,通过连线共同参与并指导了本次学风建设讨论活动。
为了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三个班级历时一周,充分准备、相互协作,班级负责人结合《关于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学风大讨论” 活动月的通知》的具体要求,认真学习学校下发的相关资料,优选题目并建立学风建设知识竞赛题库,和张华老师共同设计了关于学风建设的教练活动访问卡。为保证在讨论会中深圳与贵阳两地的实时通讯正常,两地三班也多次在线同步测试,最终通过TIM远程分享的方式,实现了贵州大数据班远程参与本次竞赛活动。
本次学风建设讨论会分为知识竞赛、教练活动、“成长型思维”分享和“深入开展学风建设之我见”的头脑风暴四个部分。本次学风建设讨论会深圳现场的教练活动由张华老师引领,而贵阳大数据基地的活动则由李频捷、夏桑禹同学共同主持进行。知识竞赛环节由阮见同学主持,两地的同学们都踊跃抢答,经过30分钟的激烈角逐,最终深自研18班、深数据硕18班,深无研16班分别获得一、二、三名。
通过知识竞赛,同学们对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等学风建设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学们在随机抽取一张教练式提问卡后,开启了一对一的教练活动,随着教练议题的不断深入,激发了同学们对学风建设进行价值性思考,同时,以教练活动这一形式推动学习,深受同学们的欢迎,现场交流非常热烈。
相互教练这一形式增进了现场同学对学风建设大讨论活动的理解,也加深了班级同学的相互了解,并在他人的回答中受到了启发。随后,张华老师从“成长型思维”视角谈学风建设对同学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同学们以成长型思维指导学习与生活,鼓励同学们勇于创新,走出个人“舒适区”,凝心聚力,推动实验室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为实现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最后的头脑风暴环节,同学们在学风知识学习和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分别从学校、学院、班级、个人四个方面思考如何传承清华文化,如何更好地建设优良学风,并对此提出了建议,明确了做好学风建设最重要的是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萃取经验,以乐学的状态,勇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享受科研过程,做有思想、有担当、有追求的清华人。(文/阮见、张华 摄影/马冬冬、李频捷、夏桑禹)
图为深圳、贵阳两地的同学连线开展学风知识竞赛
图为老师与同学们进行教练活动
图为同学们设计的教练活动访问卡以及写下的关于学风建设的建议
图为深圳参与活动的同学合影
图为贵州参与活动的同学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