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台湾辅导与咨商学会、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心理学部、澳门学生事务协会共同主办,贵州大学承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心理辅导与咨询高峰论坛隆重开幕,本次高峰论坛以“关怀·疏导·平和·健康”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高校的329名心理专家学者齐聚贵州大学,共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我校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李焰教授任本次大会主席。我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心理辅导中心张华、刘若楠、唐淼三位老师参加了本次高峰论坛,并在分论坛发言。
7月18日下午,刘若楠在“心理辅导与咨询理论研究”分论坛进行发言,分享了“心理健康理念背后的移情关系——试探心理咨询中的正常化取向”。刘若楠从心理健康理念的视角切入,提出了心理咨询实践过程中的“正常化取向”,并分析了正常化取向在心理咨询中的呈现形式,以及可能给咨询带来的影响。
7月19日下午,张华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分论坛发言,分享了“异地办学背景下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系统的构建”。张华介绍了学院发展及德育理念,重点介绍了我院心理辅导中心 “三个面向”的工作理念,从全体同学、班级同学、个别同学三个层次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全方位促进同学们的多元文化适应、身心健康、人格完善。
7月19日下午,唐淼在“关系与性别研究”分论坛发言,分享了“高校个体咨询中家庭系统视角和治疗技术的运用”。唐淼指出,在个体心理咨询中结合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视角和技术,能帮助来访者更清晰地梳理其成长背景的脉络,可以促进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家庭,获得领悟,并使得咨询短程高效。
会上,我院心理辅导中心三位老师聆听了学校心理系樊富珉教授和学校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李焰教授等专家学者发表的大会主题报告,7月21日参加了“抑郁症情绪疗愈心理剧”、“格式塔治疗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工作坊,并与来自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李焰、张玉坤、阎博、沈雨瞳老师就如何加强异地办学背景下的工作系统共建、如何有创意地开展心理教育与辅导工作,以及如何做好国际学生的心理工作进行了充分交流。(文/ 刘若楠、唐淼 摄影/张华)
图为我院三位老师与樊富珉教授(中)及李焰教授(左二)合影
图为参会人员合影